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北京涉臺專家駁薄瑞光:承不承認“九二共識”才是真考題

2016年07月09日 08:06:1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北京7月8日電 針對美國在臺協會主席薄瑞光近日涉及“九二共識”的講話,北京涉臺專家嚴平8日撰文指出,對於“九二共識”,“存不存在”實屬偽命題,“承不承認”才是真考題,將二者混為一談,無外乎想先把水攪渾,以便其後在泥漿裏打滾,虛與委蛇、推諉回避。

  薄瑞光近日接受媒體專訪時稱,在他過去和辜振甫和汪道涵的會面中,兩人沒對他講過“九二共識”,辜振甫有時會説“九二諒解”,美方對此不應表示意見。

  嚴平在題為《薄瑞光到底是不是白目(指搞不清楚狀況、亂説話)?》的文章中指出,薄瑞光雖然明知“美方對此(‘九二共識’)不應表示意見”,卻沒忍住“衝動”,説了一大段意圖明顯、與民進黨當局否認“九二共識”言論相互策應、沆瀣一氣的話,讓島內某些人和某些勢力彈冠相慶,抗拒“九二共識”的氣焰更熾。

  文章認為,作為美國在臺協會負責人,薄先生的談話不僅僅代表他個人,該説什麼該做什麼應該有個基本尺度,切不可明知不可言而言之,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文章説,“九二共識”是指1992年海峽兩岸關係協會與臺灣海基會就如何表達“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的態度達成的共識。共識産生後,雙方都曾用不同表述加以概括,但都不否認這一基本事實的存在。2000年後,兩岸開始共同使用“九二共識”這一名稱,並使其成為兩岸政治話語的關鍵字。

  文章指出,過去八年來,海峽兩岸正是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推動兩岸良性互動與協商談判,深化兩岸各界交流合作,開創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確保了臺海和平與亞太穩定,也是包括美方在內的國際社會所樂見的。

  文章提到,1992年兩會協商後確實沒有立即使用“九二共識”這個名稱,但在歷史上這種情況並不少見,如美國歷史上維護國家統一的“南北戰爭”也是事後賦予的名稱。

  文章認為,對於“九二共識”,“存不存在”實屬偽命題,“承不承認”才是真考題,將二者混為一談,無外乎想先把水攪渾,以便其後在泥漿裏打滾,虛與委蛇、推諉回避。

  文章強調,汪辜二位前輩生前曾多次公開回顧“九二共識”達成過程,談及“九二共識”核心內涵,闡述堅持“九二共識”對維護臺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意義。薄先生作為與“九二共識”達成毫無干係的外人,斷章取義指手畫腳,為達到自己某種政治目的借兩位已逝長輩為自己背書,實屬不該。

  文章最後指出,兩岸中國人完全有能力、有信心解決好自己的事情。從不指望外人“施以援手”。“如果美方某些人能少點類似的口不擇言,少在兩岸關係上製造麻煩,就已經很感謝了。”

  中國評論新聞網當天登載嚴平的上述文章。(完)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