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種下一片油茶 扶出三代幸福——江西定南精準扶貧紀實

2016年08月25日 14:03:27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江西定南油茶林

江西定南油茶林(台灣網 于斯文 攝)

  台灣網7月6日訊 (記者 于斯文 陳佳慧 )在江西贛州的最南端,一條商賈要道自古以來連接贛粵兩省;上世紀20年代,中華蘇維埃政權在此建立,從此星火燎原,紅旗染遍大江南北;這裡也曾因自然地理等原因,遲遲未能脫貧摘帽。

  近日,記者走進江西定南,親眼見證這片有著光輝歷史的紅土地在“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精神指導下,重新煥發勃勃生機。

  攀上定南山間高處,記者極目所及,烈日之下,紅土之上,一片片油茶林鬱鬱蔥蔥。油茶喜暖怕冷,要求有較充足的陽光,適宜土層深厚的酸性土,非常適應定南的地理氣候條件。

  作為中國特有的一種純天然高級油料,油茶樹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西、河南、湖南、廣西五省,全國年産量僅為20萬噸左右,每畝毛利可達4000-7000元,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且對土壤條件要求低,不需專門灌溉,是天然的扶貧産業。

  “油茶什麼都是寶,果殼也能賣,炸下來的茶包,一塊多錢一斤,市場價值高,不用丟棄。”定南縣林業局黨總支書記萬京華向記者描述油茶産業對定南扶貧的幫助,“保守估計,一畝四五千,十多畝的話一年幾萬塊錢,就能完全脫貧了。”

  油茶從種植到開始結果産油需要4-5年時間,但穩産期高達70-80年,對於政府來説不是高效的“政績工程”,對農民則是利在三代的幸福工程。

  “高興!種油茶,政府幫助,肯定高興!”定南縣歷市鎮車步村村民鐘德勝對記者興奮地説。鐘德勝本是村裏的養豬專業戶,每年養殖生豬一百多頭,但由於缺乏生豬養殖技術及市場行情不好,造成年虧本七八萬元讓家庭陷入困境。在鎮政府的幫助下,他已承包種植油茶地20畝,同時在油茶樹下種植西瓜17畝,種植茭白5畝,摘下貧困帽子走向小康已指日可待。

  目前,定南縣將油茶産業作為實施産業扶貧的最重要抓手,專門制定出臺了《定南縣油茶産業發展實施方案》。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積極探索“三戶一加”(大戶開發、聯戶開發、分戶開發和“公司+農戶”)的油茶産業開發模式。截至今年4月底,全縣現有油茶林面積7.8萬畝,其中高産油茶林4.5萬畝,低産油茶林3.3萬畝。

  以定南天九鎮船坑逕油茶基地為例,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發展方式,天九鎮以黃金坳高山油茶公司為龍頭,逐步吸納了當地村民發展油茶種植,帶動76戶種植油茶720畝,其中扶貧戶27戶,種植油茶130畝。油茶産業吸納了當地大量的剩餘勞動力就業,提高了當地農民的經濟收入,也調動了周邊群眾發展油茶積極性。從2009年開始,基地每年吸納附近村民60多人就業,並帶動周邊地區1000余戶種植油茶面積1萬多畝,被評為“江西省省級林業龍頭企業”。

  為鼓勵農民特別是貧困戶積極種茶,定南縣政府針對油茶從種植到穩産的“真空期”,積極制訂扶持油茶産業發展的金融、保險政策措施,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油茶産業發展的支援服務力度,提供免息貸款,整合各項涉“農”資金,引導農業、林業、水利、扶貧、農業開發等各方面資金支援油茶産業發展。

  2015年,定南縣春發放油茶補助372.08萬元,發放新修道路、通水、通電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扶持資金450萬元。2015年12月,又出臺了《關於進一步明確油茶産業發展相關補助政策和要求的補充通知》(定府辦字〔2015〕94號),採取資金預撥等政策推動油茶産業發展,在新政策的推動下, 2016年春預撥集中連片100畝以上油茶種植補助865.56萬元,極大地增強農戶種植油茶的信心。

  “酒香不怕巷子深”,世界500強企業也看中了這片生機盎然紅土地。臺灣頂新集團與定南縣政府于去年達成了創辦2萬畝以上高産油茶基地和投資創建油茶精深加工企業合作意向。定南將引進世界上最先進的食用油加工設備,創建一個油茶精深加工企業和全國油茶産品集中展示區,力爭新建年産精品茶油1000噸生産線,提升精深加工水準。

  種下一片油茶林,不僅多了每年數萬元的收入保障,更收穫了對脫貧摘帽的滿滿信心和能夠傳承三代的幸福生活。此時,生機與希望,正在這片老蘇區的紅土中孕育發芽,思富圖強、負重拼搏的老蘇區精神將指引定南人民抓住歷史機遇,實現全面振興。別急,定南人民的美好生活馬上就來!(完)  

法律聲明:以上作品均為台灣網享有版權的作品,未經台灣網授權,禁止轉載。若您需要授權,請聯繫我們。快速授權通道,請點擊

[責任編輯:于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