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臺誤射導彈竟反咬大陸 質詢會變成一場鬧劇

2016年07月06日 08:39:44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臺灣海軍誤射雄風—3反艦導彈、導致島內漁民1死3傷的鬧劇持續發酵,糗大了的臺軍方成為千夫所指,被島內輿論的唾沫星淹沒。本來導彈發射的方向衝著大陸,臺當局有義務給大陸一個交代,然而,臺“國安局”卻“反咬”一口,在書面報告中指責大陸借題發揮,“刻意渲染臺海不安情勢”,趁機對臺灣“施加政治壓力”。臺“國安局副局長”甚至稱,如果讓陸方繼續導演這齣戲,會變成“荒腔走板”的局面。導彈管不好,但臺當局一些人顛倒是非、指鹿為馬的能耐真是讓人叫絕。連臺灣陸委會都看不下去,給出“打臉”的相反説法:整體上大陸反應“低調克制”。雖然調門迥異,但島內有一個共識:臺軍這起“20年來最詭異的軍事意外”凸顯當前臺海安全中一個無法掩蓋的漏洞,兩岸溝通聯繫機制中斷導致危機處理缺位。那麼撕破這個洞的是誰呢?至今不肯承認“九二共識”的蔡英文當局顯然最清楚。

  誰在“荒腔走板”?

  雄風—3導彈誤射事件5日仍是島內輿論的焦點。負責偵辦該案的高雄地檢署在對涉案中士高嘉駿及士官長陳銘修進行調查後表示,沒有發現任何可疑,初步排除蓄意發射的可能。

  此前一天下午,臺“國安局”、陸委會等多個部門就誤射事件及其可能産生的地區影響向“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提交評估報告,並接受質詢。據臺媒報道,“國安局”表示,自7月1日誤射事件至今,未發現大陸有提升戰備或異常兵力調動等情況。但“國安局”在書面報告中稱,大陸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在7月1日事發當日接受採訪時指出,大陸方面再三強調要在“九二共識”基礎上維護臺海和平與穩定,要臺灣作出負責任説明,大陸部分激進媒體與網民,“誣稱”此事件是我方蓄意挑釁、有意刺激兩岸關係。“這凸顯陸方刻意渲染臺海不安情勢,將此事件與兩岸關係及我政府未接受‘九二共識’一事相掛鉤,是借題發揮,要施壓臺灣接受‘九二共識’。”

  面對民進黨“立委”劉世芳的質詢,“國安局”副局長周美伍進一步宣稱,大陸企圖將誤射事件演變為政治事件,如果讓大陸繼續導演這齣戲,恐怕最後會變成“荒腔走板”的局面。劉世芳追問:“中方是否想政治化?”周表示認同。“國安局”的説法隨即被島內媒體廣泛傳播,綠營媒體《自由時報》5日稱其為對大陸的“重話批評”。一些“臺獨”政客也借機向大陸身上轉移矛盾。“時代力量”黨主席黃國昌5日舉行記者會宣稱,大陸沒有必要利用導彈誤射事件當作“藉口”,逼迫臺灣承認“一個中國”的內涵以及“九二共識”。

  陸委會的調子則明顯不同。臺灣《中國時報》稱,陸委會提交的報告認為,在臺方通報及再次完整説明立場後,整體上中國大陸反應低調克制,大陸媒體、學者及網民亦未有過度反應。陸委會還評估,此事件應不致對臺海及區域情勢穩定造成衝擊。

  事實上,整個質詢就是一場矛盾百齣的鬧劇。據臺灣東森新聞網報道,臺海軍參謀長梅家樹面對藍營“立委”逼問時,一度表示海軍訓練是以對岸為假想對象,立刻遭到“國防部副部長”李喜明“直接打臉”並打斷其發言,李喜明表示,當天誤射飛彈的中士只是隨意設定一個坐標,沒有針對任何特定目標的意思。梅家樹一臉鐵青站在一旁。

  “民進黨當局上臺的種種做法才是‘荒腔走板’,一錯再錯,缺乏深刻反省,臺灣這樣下去會犯更大錯誤。”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5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臺“國安局”添油加醋,以這種態度對待誤射事件,可能會對兩岸關係造成更大傷害。這件事上,蔡英文負有很大責任,怎麼能放任“國安局”官員如此放肆講話。這樣重大事件不檢討,會對兩岸造成什麼後果?王建民説:“反問一下,假設這種事發生在大陸,臺灣社會是不是要炸了?”臺灣一些政客什麼事都怪大陸,導彈誤射還怪大陸,這反映了一些政客的病態心理,從來不知道自我檢討,還亂咬一通。“民進黨這幫官員是如此不可救藥,上臺一個月就亂成一團了。”

  臺灣資深媒體人蕭師言對《環球時報》記者説,綠營一向善於扭曲事實、尋找替罪羔羊的危機處理方式,只要社會上一發生任何對綠營不利的事件,他們馬上就會找一個替罪羊,推卸責任。過去多年來,除了國民黨,綠營所設定的另一個“最佳替罪羊”就是大陸,不斷利用一些人“怕中”“仇中”的心理故意製造、轉移矛盾,煽動對立。

  “國際矚目的臺海安全漏洞”

  “導彈誤射事件,責任明顯落在臺灣,不但新政府的治軍能力遭受國際質疑,新政府至今尚未建立兩岸危機處理機制,也將成為國際矚目的臺海安全漏洞。”臺灣前綠營“立委”郭正亮提到的這個問題也是島內“僥倖沒出大事”之後普遍後怕的一點。郭正亮5日在香港《南華早報》網站題為“臺灣導彈誤射的兩岸衝擊”的文章中寫道,引發國際矚目的雄風—3反艦飛彈誤射事件,堪稱是臺灣近20年來最詭異的軍事意外。事實上,臺軍誤射事件並非第一次。1994年11月14日,小金門前埔40高炮陣地,試射61發火炮,結果誤擊廈門郊區,造成4名大陸居民受傷。這次導彈誤射意外,如果不是因為射中漁船導致落海,導彈可能繼續往西飛行,跨過臺海中線,甚至還可能打到大陸船隻,讓原本就僵持難解的兩岸關係,陷入更嚴峻的空前危機。文章認為,因為導彈誤射事件,外界將進而要求蔡英文必須及早與大陸建立可靠的溝通管道。

  “美國之音”稱,臺灣媒體盛傳這次事件只差五秒就會釀成臺海危機,導彈沒有越過海峽中線是否是不幸中的大幸?美國美利堅大學亞洲研究理事會主席趙全勝表示,這次事件凸顯兩岸之間危機管理和聯絡通道暢通的重要性。根據之前國臺辦的説法,現在大陸和臺灣的溝通機制已經停擺。這種情況下非常容易擦槍走火。如果兩岸溝通順暢,大事也可以化小,如果兩岸溝通不暢,那麼小事也可能變成大事。趙全勝説,溝通的關鍵就是互信,從大陸來講,就是臺灣承認“九二共識”“一個中國”等原則。

  對於兩岸的“癥結”,臺當局其實心知肚明,缺的是糾正錯誤的意願。臺“國安局”在報告中提到,意外發生後,臺方已通報中國大陸及相關國家,展現維持臺海及區域和平穩定的決心,“但就國家安全形度而言,此事件再度凸顯維持兩岸溝通聯繫機制的重要性,才能避免不必要的誤解與誤判”。

  王建民對《環球時報》説,兩岸關係本來有完整的政治溝通機制,都是建立在兩岸政治互信的基礎上。民進黨上臺後,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聯繫溝通機制停擺,責任完全在臺灣一方。溝通機制中斷後,兩岸就會發生意想不到的事情,這是我們面臨的挑戰。類似事件還可能發生,甚至有可能發生危機或衝突,這必須由民進黨當局負責。

  “以後壽險公司要增加飛彈險”

  事件引發的藍綠惡鬥也在繼續。據《聯合報》報道,國民黨“立法院”黨團5日召開“飛彈誤射、蔡英文欠國人一個道歉”記者會,要求“國防部長”馮世寬辭職下臺。國民黨黨團痛批,事發已經5天,“總統”蔡英文及林全“內閣”卻無人為此做出政治責任,完全令人無法接受。

  “是不是以後我們的漁船出海,都要保一個飛彈險?以後我們要叫壽險公司增加一個飛彈險!”國民黨“立委”許毓仁稱,目前外媒對雄風—3導彈誤射事件的報道,都已定調為“臺灣正在不當的引用戰爭模式”“麻煩的製造者”,這顯示臺灣正處於高度的警戒危機。這是極度諷刺的事,新政府應該立刻有人付出政治責任,不要再擺錯重點説要查泄密。

  面對藍營的攻勢,民進黨及蔡英文當局不甘示弱。民進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陳亭妃稱,軍紀的敗壞,不是在這個時間點所引發,而是從過去8年到現在,馬英九對於大陸的“懦弱”,而讓大家覺得“國防”已經不重要了,所以導致發生今天的狀況,這是有前因,所以才會引發這個果。

  外界關注的“防長”馮世寬的去留,5日終於有了確定結果。《聯合晚報》報道稱,朝野不乏要馮世寬下臺負責的聲浪,但據了解,由於新政府剛就任,“總統府”高層基於“兵不是馮練的”等比例原則考慮,只嚴厲要求甫上任的馮世寬和“海軍司令”黃曙光等人拿出改革成果,蔡英文給馮兩個月觀察期,拿出“國軍精準武器控管”成績單。而9月份的漢光實兵操演,將是首次成果驗收。

  雙方的攻防焦點還不止於此,臺“行政院長”林全把率先披露此消息的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蔡正元視為眼中釘,除了要求儘快查清事實真相外,針對蔡正元率先在社交媒體上發佈導彈誤射消息,林全要求“國防部”“高檢署”項目小組儘速厘清“泄密”犯罪事實。林全5日稱,誤射事件“泄密是事實,就要查清楚”。蔡正元諷刺稱,如果要把這件事當成機密,那就代表有人想要掩蓋,如果不掩蓋的話何必當成機密?蔡正元還説,如果林全想要查泄密,那就應該去查馮世寬,因為馮先前曾脫口要送4萬枚炮彈上太平島,如果林全不敢查的話,根本就是個“小孬孬”。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胡又中 環球時報記者 屠麗美 李俊峰】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