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平權和歧視拔河 大陸配偶的眼淚還要流多久

2016年06月21日 09:09: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全臺大陸配偶近日集結于臺灣“立法院”門口,高喊口號“要公平,反歧視,陸配6改4領身份證”。當天天空下起了雨,但許多陸配特地從臺灣中南部北上聲援活動,發出不平怒吼!有陸配聲淚俱下表示,臺灣外籍配偶和移民都是4年就可以拿到身份證,反而陸配是6年。加入抗議活動的中華婦女黨副主席蘭梁筱娟表示,“我們的訴求很簡單,就是要平等、反歧視。”

  一波三折

  來自高雄的葉慧敏,早上4點多就從當地坐遊覽車北上,一路經過臺南、嘉義等地,陸續都有姐妹們上車,自掏腰包來到臺北抗議。葉慧敏説,她來臺灣15年,等了8年才拿到身份證,但越南配偶有的3年就拿到身份證。“我覺得不管是來自哪的配偶,都應該受到平等對待。”面對洶洶民意,國民黨“立委”黃昭順一大早在抗議現場接下陳情書。

  陸配陳情的一大背景,是當日“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審查“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17條修正草案,主要關涉陸配取得臺灣身份證的年限改期問題。蘭梁筱娟與其他2位代表選擇進入“內政委員會”旁聽,她希望委員們能夠“聽到”陸配的聲音。陸配在外聲嘶力竭喊著,但端坐會場的“委員”們似乎不為所動。

  由於當天下午審查時,朝野“立委”無法達成共識,“召委”黃昭順二度宣佈休息,會議一度陷入癱瘓;隨後,黃昭順于晚間回到“委員會”,宣佈“條例”完成審查,立即遭綠營“立委”反對引發爭議。在“立法院”前負責人王金平和民進黨總召柯建銘協調下,雙方決定各退一步,完成審查的議事錄遭更正推翻,藍綠決定擇期再審。

  陸配6改4的修正草案早在2012年11月就送到“立法院”審議,但上屆會期未通過審查,陸委會於今年2月又再度送至“立法院”審議。令人遺憾的是,3年多過去了,一件攸關臺灣33萬陸配家庭的修法又成了一場鬧劇,依然在望眼欲穿中遙遙無期。

  以拖待變

  陸配要求平權,在號稱民主、自由、平等的臺灣島內本屬於天經地義。但跟陸資入臺、陸生納入健保一樣,有理不等於成事。除了一波三折劇情不斷,往往伴隨“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的閃回,讓不少局外人對此類議題都産生了倦怠感。這當中,除了“立委”,陸委會的態度特別引人關注。

  國民黨“立委”林麗蟬質詢陸委會主委張小月時,認為陸委會並未正面同意陸配取得身份證時間6改4;她主張,當局應該改善陸配在臺灣的權益,這也是對大陸釋出善意。張小月回復,希望儘量做到大陸配偶與外籍配偶取得身份證的條件與時間有實質上的公平;她也表示,會努力協商將陸生納入健保,與外籍生一致。

  同時,有陸委會人士放風説,陸配身份證年限議題就像是“剛從冰箱拿出來解凍”。從前主委賴幸媛開始,歷經兩任主委,現在重新端上臺面,各界聲音很多,需要時間重新考慮。這是打圓場祭出緩字訣。那意思是,別著急,慢慢來,一副“維持現狀”的姿態,結果是又回到對陸配“生活從寬,身份從嚴”的窠臼中。

  反而是海基會前董事長洪奇昌在投書媒體時表示,陸配權益修法有其正當性。資格方面可以審酌認定,但不需要因為政治因素而有差別,甚至歧視。畢竟,不論是陸配或者外配,他們遠嫁而來,相夫教子、協助家庭經濟,都不是外人而是家人。不希望臺灣下一代的父母,被貼上各種階級的、政治的、不信任的標簽。有人擔心臺灣的就業機會或醫療資源被排擠,其實都很牽強,應該拿出開放自信的胸懷接納所有陸配。

  口是心非

  有人説,陸配取得身份證年限問題爭議仍多,需要的是更誠意的社會溝通,凝聚社會共識。問題是,是誰在這個問題上操作,撕裂社會共識,讓一個本來牽涉平權、人道的常識性議題變了味,跑了調?

  島內有一種思潮從未止息。在這思潮看來,從榮民到陸配,代代相傳,來自大陸就是原罪,就應該天生背負加諸其身的偏見和欺淩。最近島內自稱公民記者的洪素珠辱罵國民黨老兵,要把其趕回大陸,引得萬人唾罵,也只是一個個案。在臺灣,把陸配稱為“中配”者大有人在,不但稱呼上等同於其他國籍的外配,而且把這一群體理所當然視為“二等公民”。

  有綠色媒體用宏文從“多元與民主”的角度,試圖為當局做法緩頰解套,但高舉人權的遮羞布,卻説一套做一套的做派一覽無余。僅從陸配平權一隅,其“獨”化思維和偽善面孔躍然紙上。

  説到底,日光之下公然歧視固然人人喊打,洪素珠們卻是某些政治團體暗地裏催熟民粹種下的惡果而已。因為,政治動員和選票收割是他們不能動的奶酪,民粹這把已經打造趁手的利器,豈能輕易讓出?至於傷不傷人權,傷的是誰的人權,自然可以拖賴再議。單純跟風譴責一下,遠不足以讓藏鏡人洗白自己。上行下效之際,有陸配表示,時不時能感受到部分臺灣人如洪素珠般看待她們,令她們深感困擾。長此以往,所謂“多元平等、尊重包容”的鼓吹自然破産,一視同仁的常識更是遠在九霄雲外。

  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近日表示,民進黨無視兩岸婚姻家庭的合法權益,出於政治目的一再加以阻撓,是不得人心的。大陸配偶也是臺灣同胞的親人,希望臺灣方面能夠儘快調整和更改不合時宜的歧視性規定。陸配是兩岸連結的重要一環,如果連一視同仁都做不到,大陸民眾會怎麼想,新當局又怎麼跟對岸展示已經少得可憐的善意呢?

  當知道要協商修訂“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17條後,“所有的姐妹們在網路上串聯,大家都自發地站出來。”新住民愛心志願服務社社長李霞説,這幾天因為洪素珠事件,讓臺灣民眾對於族群融合與認同有一定的共識,希望陸配權益也能同樣受到當局的重視。這樣的聲音,臺主事者聽到了嗎?(記者 任成琦)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