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兩岸社區服務簽合作協議 公共醫療衛生受關切

2016年06月11日 08:03: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10日,在廈門舉行的第八屆海峽論壇兩岸社區服務懇談會上,廈門湖裏區致和社工服務中心與臺灣社區重建協會簽訂了為期5年的合作框架協議。

  根據協議,臺灣社區營造經驗將通過雙方“一對一”、現場講座、工作坊或赴臺實地參訪的模式,實現在福建的在地化推廣。對此,代表雙方簽約的兩位年輕而資深的“80後”社工夏晉城、黃敏婷不約而同表示,“很受衝擊”。

  “大陸相當開放,並非常歡迎我們”,臺灣社區重建協會專案執行長黃敏婷告訴中新社記者,這個“大單”不僅將激化已發展數十年、趨於飽和的臺灣社工再迸活力,也見識到大陸欣欣向榮的社區營造熱潮。

  廈門湖裏區致和社工服務中心主任夏晉城透露,“創建健康社區”將是兩岸合作重點,未來首當其衝的是關注艾滋病宣教干預和慢性病預防,將針對慢性病患者居民建立同伴支援小組。

  面對社工流失的普遍難題,臺灣社工“特別強烈的參與意識”給了夏晉城很大衝擊。曾創辦福建省第一個民辦社工機構的夏晉城説,“兩岸社區服務發展路徑和速度很不一樣,溝通合作可以相互啟迪”。

  近10年來,大陸逐漸以“社會治理”取代“社區管理”,緊密把握兩岸民間交流脈動的海峽論壇致公懇談會已經連續三年關注“兩岸社區服務”,並在本屆將兩岸公共醫療衛生合作作為重點議題,促成兩岸社工組織達成實質性合作。

  “自2008年兩岸恢複製度性協商後,隨著兩岸食品安全、醫藥衛生合作等相關協議的簽署和逐步落實,兩岸醫療衛生領域的合作更為緊密。”國家衛生計生委港澳臺辦公室巡視員王立基説。

  王立基援引多個案例進一步説明:目前,臺灣辦醫經驗成為大陸醫改的重要借鑒,來自臺灣的服務提供者也成為大陸多元辦醫格局的主要力量之一。

  數據顯示,大陸已有20多家臺資醫院獲批設立,其中大型醫院9家;開放臺灣青年參加醫師資格考試,並可在大陸永久行醫。截至目前,臺灣醫師來閩短期執業已達1282人次,福建已辦理臺灣醫師申請來閩資格認定270人。

  近日,作為大陸唯一賦予臺灣部分進口“三品一械”審評、審批和備案許可權的省份,福建實行優化臺灣産部分中藥材、醫療器械的審評審批程式,使上述臺灣産品進入自貿試驗區更為便捷。

  此次懇談會分“網際網路+社區平臺建設”、“關注社區老年服務”、“社區衛生守望健康”等三個議題,聚焦社區服務創新、社區人文關懷和基層民眾健康。致公黨中央常務副主席蔣作君表示,臺灣“社區營造”經驗值得大陸借鑒,希冀激發兩岸青年的熱情和智慧,多方參與共建共用。

  “在公共醫療衛生合作上,‘青年’有相當大的動能。”臺灣國際洪門中華總會副秘書長鄭光禮認為,除醫療資本融合外,教育資源互通,包括社工人員、專業照顧人員和醫師的師資合作,都是重點展望領域。(林春茵 馮浩)

[責任編輯:黃露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