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兩岸兩“安平” 文創“鬥陣行”

2016年06月10日 08:14: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晉江6月9日電 題:兩岸兩“安平”文創“鬥陣行”

  中新社記者 孫虹

  “大陸的安海鎮舊稱‘安平’,是鄭成功的成長之地;臺灣臺南的安平區是鄭成功逝世之地。”9日,在福建省晉江市安海鎮參與兩岸文創市集的臺南文創業代表周芷茹説道,兩岸兩個“安平”淵源深厚,成就了今天兩岸文創業的“鬥陣行”(閩南語,意為“一起走”)。

  建鎮1000多年的晉江安海鎮,在明朝時稱為“安平鎮”。“鄭成功6歲時從日本來到安海,一呆就是22年,勤於文武,並從這裡帶了很多軍民到臺灣。”安海鎮黨委書記唐春曉介紹説,鄭成功、龍山寺、安平橋等一脈相承的文化元素,使兩岸兩“安平”越走越近。

  據記載,鄭成功揮師驅逐荷夷,開府承天,以“安平”之名取代攻臺時的登陸處——熱蘭遮,設安平鎮(今臺南市安平區),從此海峽兩岸一衣帶水兩安平,遙相對應。

  “不管是文緣,還是血緣,兩岸都十分親密。尤其是臺南,有三分之二的居民祖籍就是晉江安海。”周芷茹告訴記者,臺灣儒化、漢化社會的建立歸功於鄭成功,而鄭成功的儒家教育思想就是在安海形成,所以這是個很奇妙的歷史緣分。

  T恤、明信片、瓷板畫、手繪筆電……記者在文創市集上看到,傳統手工藝品融入了兩岸青年人的創意,煥發出了新的生命力。包括現代文創、傳統藝術、工業設計、互動表演、臺灣文創在內的五大展區,成為傳統文化與現代創意交織的舞臺。

  在臺南市文化協會創會理事長鄭道聰眼裏,結合傳統文化的文創商品,其發展與地緣關係是沒法脫離的。“我很期待有著較為成功發展經驗的臺灣文創業,能為大陸産業調整注入一個新的理念。”

  對於大陸年輕設計人才而言,臺灣天馬行空的創意産業魅力無限。晉江“烏先生”品牌創始人之一林遠進向記者展示其團隊設計的文創産品,印製有“緣投”、“古錐”等閩南語的T恤衫,輔以臺灣音標,頗為有趣。

  “我們的團隊平均年齡28歲左右,是一個比較年輕的文創品牌。”在他看來,兩岸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承、商緣相連、法緣相循,以及相同的民俗信仰、飲食習慣等等,都能激發兩岸年輕人創意,共同進步。

  “安海剛剛成立了文化創意發展協會,並與臺南文化協會、安平文教基金會結為友好協會。”唐春曉介紹説,前不久協會籌備組專門赴臺訪問,親身參與臺灣鄭成功文化節的舉辦,也與臺灣文創業建立了非常好的關係。

  “兩岸‘安平’的文化和民間交流僅僅是一個起點。”唐春曉談到,我們先從文創方面作為切入點,尋找合作空間,下一步在共同打造鄭成功文化、龍山寺文化等方面也有一些好項目,再慢慢上升到教育、醫療、旅遊、産業等兩岸全方位合作,取長補短,前景無限。(完)

[責任編輯:黃露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