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馬英九訪港難住蔡英文 綠營擔憂存在“邪惡佈局”

2016年06月08日 08:43: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放行?還是不放行?這是一個問題。臺灣前領導人馬英九提出15日訪問香港的計劃,如何處理馬英九的出境申請,連日來折磨新上臺的蔡英文當局,隨著時間一天天臨近,這種壓力與日俱增。尤其在兩岸關係極其微妙的當下。

  7日,臺“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表示,對馬英九的申請,“府方”尚未完成評估,任何可能性都存在,“府方”沒有既定立場或傾向。對於媒體上所傳的由於馬英九赴香港涉密程度低、“府方”傾向於放行的説法,黃重諺稱“純屬臆測,並非事實”。當天下午,臺灣“獨派”團體到“法務部”門口抗議,聲稱馬英九涉及多起刑事案件,要求對馬英九“限制出境”“收押”,高喊“法務部長”邱太三“做不到就下臺”。

  馬英九辦公室本月1日證實,應亞洲出版業協會邀請,馬英九將於15日晚出席香港會展中心舉行的“亞洲卓越新聞獎”頒獎典禮,並以英文發表專題演講,分享對兩岸關係和東亞形勢的看法。由於馬英九還在管制期內,所以向“總統府”提出申請。按邱太三的説法,根據臺“國家機密法”施行細則規定,相關人員出境前應提交出境行程、目的地、活動、會晤對象等書面資料,向原服務機關或委託機關提出申請,由該機關評估申請人的涉密、守密程度等相關事由後做出決定。對於綠營強調馬英九沒有按照規定提前20天進行申請,邱太三稱,那只是原則要求,例外情況由原單位(“總統府”)決定。島內媒體報道説,蔡英文已成立專項小組對馬英九的申請進行評估。

  香港《東方日報》評論稱,下臺不到一個月馬英九就給蔡英文出了一道“大難題”。當了8年“總統”的馬英九當然“滿腦子都是機密”,此次為了避嫌“泄密”,馬英九特別選乘15日13時的飛機去香港,落地已15時30分,隨後驅車前往香港會展中心出席晚宴併發表演講,約21時前趕去機場,搭當晚22時25分的飛機回臺。行程規劃扣掉車程等於只在香港待了短短4小時。文章還稱,如果依法放行,恐怕“獨派”將會生氣;但若最後決定不放,也得找出一個反對的理由,“蔡總統心裏為難,但蔡總統總是不説”。臺陸委會副主委林正義6日稱,馬英九能否前往香港,“這是高度困難的政治判斷”。

  馬英九本人4日曾表示,對此次訪問香港,他將“尊重總統府的決定”。

  綠營人士與親綠媒體大都激烈反對馬英九訪問香港。民進黨“立委”高志鵬在臉譜上向馬英九喊話,要馬英九記得自己的“敏感身份”,還稱“當總統時民調就只剩9%,不要以為自己還能代表臺灣人民的意見去做外交!”陳水扁的兒子陳致中也借機攻擊馬英九“擁抱一中”,並試圖為其父陳水扁的遭遇鳴不平,呼籲蔡英文否決馬英九的申請。臺灣《南方快報》的文章稱,香港在中國大陸統治之下,中國大陸是臺灣的“敵國”,因此,馬英九的決定其實是“通匪”。有“臺獨”媒體將馬英九稱為“不斷搗蛋的前總統”,稱馬英九迫不及待想去香港,“為媒體頒獎是幌子,真正的目的是給新政府添亂,製造麻煩,光是蔡英文給不給去,就已吹皺一池春水,後續的發展,還必須仔細觀察他的邪惡佈局,才能洞察其姦”。親綠的《自由時報》5日甚至想像出“馬英九當香港特首”的戲碼,聲稱這將給馬英九對臺影響力提供支撐點,還能利用馬英九牽制蔡英文,同時可緩和香港“直選壓力”。但文章也承認,這是“卸任總統馬英九狂想曲”,“尚未譜曲完成,狂想而已”。

  島內媒體人孫藍7日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稱,了解綠營內部運作的人都知道,蔡英文對馬英九向來是“戒慎恐懼”,因為在蔡英文看來,國民黨目前戰將凋零,除了馬英九“曾經打贏蔡英文”外,放眼國民黨目前臺面上的人物,沒有一個人能威脅到蔡英文4年後的連任,所以蔡英文絕對不會讓馬英九“有國際露臉、大放異彩”的機會,只要有任何一點點“泄密的嫌疑”,蔡英文就可以運用手中的“核準權”,來卡住馬英九利用出訪來壯聲威的機會。

  “蔡英文應該同意馬英九訪問香港。”臺灣“中央日報”網路版做出這樣的判斷,並給出理由:其一,如果蔡英文懂得運用卸任後的馬英九,可使其成為兩岸的一項資産,民進黨要與中共建立互信,現在缺少的是一個介面,而馬英九其實是個很好的介面;其二,蔡英文若同意其申請,可為藍綠兩黨互動添上潤滑劑,利於兩黨互動溝通,當然也有利於其施政的推動。

  臺灣政治大學學者嚴震生6日接受島內媒體採訪時表示,他認為“府方”會同意馬英九的申請,借此改善兩岸關係,因為讓被公認為與大陸關係很好的“卸任總統”赴港,會是很好地向大陸釋出善意的方式,若因為擔心馬英九齣境而拒絕,大陸可能會認為臺灣要繼續凸顯“臺獨”傾向,會讓簡單的問題變得更複雜、衝擊兩岸關係。臺灣大學政治係教授張亞中稱,馬英九沒有公職身份,沒有理由可以反對馬赴港,“若擔心馬可能泄密,派人去監督就好”。

  據馬英九辦公室透露,馬英九卸任前陸續接到許多外來邀訪,包括美國、歐洲和東南亞各地,亞洲出版業協會是最早提出邀請的單位。臺媒報道稱,接下來不排除馬英九齣訪包括新加坡在內的東南亞國家。香港《東方日報》7日的評論稱,馬英九訪港是個人政治生涯的重新規劃,許多人都揣測馬英九訪問香港是他延續政治生命的起手式,緊接著可能進入大陸。報道還稱,若有第二次“習馬會”,建立聲勢,馬英九可取代連戰成為兩岸橋梁,且為他日後回任黨主席奠定基礎。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環球時報記者 崔傑通】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