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臺灣媒體福建行:尋找兩岸的歷史淵源

2016年05月14日 07:51: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臺灣24家媒體的25名記者13日結束在福建寧德市5天4夜的臺灣媒體“清新福建行”活動,啟程返臺。臨行前,第一次“登陸”的臺灣今日新聞(風傳媒)地方中心主編陳紀年對中新社記者説,“今後有機會,還會再來大陸看看。”

  沐信俗:增進文化認同

  陳靖姑是海內外公認的“順天聖母”“婦女兒童保護神”,全球信眾達8000余萬,尤以福建與臺灣信眾為多。古田臨水宮是供奉陳靖姑的祖廟,距今已有1200多年曆史,每年都有近萬名臺灣信眾來到祖廟進香朝拜,開展信俗文化交流。

  “閩臺兩地的陳靖姑信仰習俗相同,共同的信仰,增進兩岸文化認同。”走進古田臨水宮,臺灣嘉雲工商廣播電臺臺長江華庭説,臨水夫人在臺灣島內是一個非常走入生活的神明,希望通過採訪將祖廟的傳統資訊和臺灣的結合、傳播,更廣為民眾接受。

  在臨水宮祖廟,臺灣媒體人在解説員的引導下,沿著青石臺階而上,參訪祖廟正殿、了解歷史。“為什麼求子要來臨水宮?”“許下的願實現了怎麼還願”……臺灣記者紛紛拿出筆和本子,記下所見、所聞、所感。

  在祖廟正殿的臨水夫人肉身像前,一些臺灣記者虔誠上香、朝拜。第一次來到祖廟的臺灣寶島聯播網嘉義之音電臺記者林亞,雙手合十,許下了心中的願望,“臺灣很多民眾非常敬仰和推崇陳靖姑,我剛剛向臨水夫人許了個願,希望有機會回來還願。”

  進古村:鄉愁涌上心頭

  屏南縣漈下村,係兩任臺灣總兵、清代戍臺名將甘國寶的故鄉。從高處鳥瞰,穿村而過的溪流,溪流之上的廊橋,溪畔兩邊的回廊、古民居,閣樓、黑瓦、綠柳、藍天、青山、秀水,景致如畫。

  臺灣也是行銷有限公司總經理廖鳳彬稱,漈下村是一個讓人記得起鄉愁的地方,漫步漈下村,看著一幢幢明清古建築的土坯墻和黑瓦房,仿佛回到兒時居住的嘉義老家,特別親切。

  第一次來到漈下村的臺灣飛碟聯播網-民生展望電臺節目部記者謝茗淀也説道,古村非常古樸,從清朝到現代的建築,古色古香,好像每個地方都可以當作一部電影來拍,這種景致在臺灣看不到,所以特別有感覺。

  “臺灣和大陸本來就有淵源,可臺灣年輕人往往會忽略和忘記這些東西。”《臺灣導報》大陸新聞中心主任蔡淑娟對中新社記者説,來到這裡以後,他們會回頭再去尋找臺灣和大陸的淵源,串聯兩岸自古而來的關係。

  訪台企:兩岸合作空間巨大

  坐落于福安市賽岐經濟開發區的臺企福建東元精工有限公司,于2011年投産。“紮根”大陸5年余,該公司和當地重點電機企業形成合作戰略夥伴,共同開拓國際電機市場,年營業收入逾1億元人民幣。

  福建東元精工有限公司總經理吳盛忠稱,沒有大陸市場,就沒有公司的今天;隨著電機生産成本和環保要求不斷增加以及城市化需求,兩岸電機行業合作空間巨大,可以攜手創造世界領先的先進電機産品。

  臺灣奇峰廣播電臺記者韋喜君,20多年前曾在東元電機臺灣桃園廠工作過一段時間,那時的東元電機還是一家傳統企業,規模不大,只在臺灣設廠。見到如今臺灣自己的企業在大陸發展良好,韋喜君説,“我覺得與有榮焉。”

  “東元電機原來在臺灣發展多年,已面臨諸多瓶頸,但在大陸找到了解決的方案。”廖鳳彬説,更多的臺資企業到大陸投資興業,這是一個經濟發展的必然模式,就像水流一樣順著流過來。(作者 葉茂)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