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福建平潭:臺灣小鎮成兩岸交流新窗口

2016年05月08日 08:03: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福州5月7日電(記者尚昊)在福建自貿試驗區平潭片區澳前臺灣小鎮,嘉義姑娘許琳宜熟練地洗杯、落茶、沖茶,片刻後,阿里山高山茶的芳香飄散開來,引得在場的大陸顧客陣陣稱讚。

  一年前,許琳宜來到平潭,入駐澳前臺灣小鎮。彼時,她還不確定自己從家鄉帶來的高山茶能否獲得大陸顧客的青睞。如今,她的心裏已經有了一個清晰而肯定的答案,位於小鎮嘉義館的商店每月營業額都有5萬元左右。

  “茶葉是兩岸共通的語言。”許琳宜説。

  在澳前臺灣小鎮,包括臺産糧油食品、土産畜産、紡織服裝、工藝品、輕工業品、醫藥品在內的六大類商品可享受免稅政策。此外,平潭推出了15條紅利措施,臺灣青年到小鎮創業就業,可以加入社保,享受租金優惠,享受經營場所和人力成本特殊扶持政策。一系列的優惠舉措,吸引了包括許琳宜在內的近200位臺胞,前往小鎮尋找人生的廣闊天地。

  截至4月底,在小鎮從事臺灣商品經營的商戶共249個,包括嘉義館、臺北館、臺南館等14個臺灣縣市主題館和73個品牌店及餐飲店。

  商品標簽審核內容由23項降為3項;檢驗檢疫數據實現交換,一張證書,兩岸互認,無需再次檢驗檢測;貨物快速通關,可以先入境,再申報……這些政策讓臺灣商品在海峽間往來更加便利。

  如今,許琳宜已經在小鎮站穩腳跟,她和同伴從家鄉茶農的茶園收購茶葉,實現産地直銷,一部分茶葉運往小鎮銷售,一部分轉机後行銷大陸其他地區。“這很適合我們這些剛到大陸打拼的臺灣年輕人,大陸的市場很廣闊,希望能夠從小鎮出發,走向更廣闊的地區。”許琳宜説。

  “覽兩岸風光,享道地臺味”——這是小鎮的臺灣年輕人想出的口號。自2014年6月投入使用以來,小鎮裏的“臺味”已經成為平潭以及周邊地市許多民眾的鍾愛。根據政策,每人每天可免稅購買不超過6000元人民幣臺灣原産商品。臺灣鳳梨、金門高粱酒、阿里山高山茶、臺灣工藝品等産品為人們接受,在成為日常生活用品的同時,更成為當地逢年過節走親訪友的禮物選擇。

  數據顯示,兩年間,小鎮累計進口臺灣商品10.8億元,銷售逾10億元,其中僅2015年就進口7.6億元,銷售逾7億元,商品種類超過1萬項。

  在小鎮成為臺灣商品集散地的同時,臺灣文創業、演藝業、觀光工坊等項目也接連入駐,成為小鎮的新亮點。

  屏東青年李政憲去年10月在小鎮成立粉絲智慧生活貿易公司,在幫助屏東鄉里鄉親銷售傳統地方特色商品的同時,也致力於智慧生活商品的開發和銷售。

  李政憲拿出自己的手機,一個APP即可遠端控制家中的電視、空調等十幾种家用電器,而公司開發的奈米防水科技則可以為手機裝上一層特殊的外殼,手機即使被丟入浴缸中也安然無恙。

  臺胞的到來,使得小鎮的創業氛圍愈加濃厚。“這裡的環境和機遇特別適合年輕的創業者,人們友善、講義氣,兩岸青年間的交流會帶來很多新的想法。希望能夠更好地對接大陸的政策,讓公司的發展更上一層樓。”李政憲期盼,自己的商品能夠被更多大陸顧客接受,更好地解決人們在現實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

  如今的澳前臺灣小鎮已經遠非商品交易市場這麼簡單,更成為兩岸共同家園建設的一部分,為兩岸民眾的相識相知提供了新的載體。

  由臺灣竹藝藝人編制的葫蘆幸福椅,高達3.5米,傳達著“福氣滿滿”的美好願望;“五福”燈柱靜靜佇立,展示著臺灣縣市的自然和人文景觀……走進小鎮,濃郁的寶島風情撲面而來。

  “來到小鎮,品種多樣的臺灣商品自然不能錯過,在小鎮走走看看,也是一種很好的旅行體驗,可以對臺灣多些了解。”福建晉江遊客李國英説。

  隨著兩年間運營經驗的不斷累積,在小鎮,兩岸人文交流已經趨於常態化。今年以來,兩岸特色旅遊文化節、兩岸民間藝術表演、臺灣特色伴手禮展、兩岸書畫家筆會、兩岸燈會、兩岸歌星演唱會等活動輪番登場,為兩岸民眾彼此了解和交流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用文化來搭臺,將有效地促進兩岸的合作與交流。”福建自貿試驗區平潭片區管委會副主任謝秀桐表示。

[責任編輯:王怡然]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