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海博會上的臺灣繡娘:借助大陸市場“繡”出一片新天地

2016年04月20日 07:59: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55歲的繡娘林杞濬在臺灣做了近40年的刺繡,今年終於下定決心把生意擴展到大陸市場上來。

  在18日至20日舉辦的第十九屆海峽兩岸紡織服裝博覽會上,林杞濬帶著女兒入駐臺灣館。一同跨海而來的,還有她的一批刺繡作品。

  出生於上世紀60年代的林杞濬,從小便被父母教導“女孩子要有一技之長”。初中畢業,她開始學習手工刺繡,後來讀夜校、做學徒,成為一名穿針引線的名繡娘。

  和丈夫蔡清能結婚後,兩人正式開啟了創業生涯。“指尖遙指千軍陣,針腳絲線縫韶華”,從購買小機器回家開始“客廳即工廠”的作坊式産業,到成立繡品社開始工廠化批量生産,夫妻兩人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成功挖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當時,林杞濬的繡品社每天三班,不停運轉,為島內外服裝企業繡制紋飾,花鳥蟲魚、圖騰符號,成為她關於那個年代最深刻的記憶。“當時雖然辛苦,卻並沒有遇到太多的困難,每天都有接不完的訂單,根本不用擔心沒有市場。”林杞濬説。

  從2005年開始,繡品社的發展遇到了瓶頸。訂單減少、行業疲軟、傳統刺繡品銷路困難……“臺南最初的刺繡工廠有五六十家,現在則不到十家了。”林杞濬説。

  看著身邊越來越多的人到大陸投資創業,夫妻兩人也躍躍欲試,丈夫先行一步到廣東創立了紡織有限公司,林杞濬留在島內負責打點繡品社的生産和經營。

  “丈夫很忙,而我卻經常休息。”林杞濬回憶夫妻在海峽兩岸不同的工作生活狀態。借助廣闊的市場,大陸公司的發展越來越好,與臺灣的繡品社已不可同日而語。

  幾經比較權衡,林杞濬決定,不能只把目光放在島內了,要把刺繡這一傳統行業帶到更廣闊的市場中去。在大陸朋友的邀請下,林杞濬來到福建石獅,參加於此間舉辦的第十九屆海峽兩岸紡織服裝博覽會,借此推廣自己經營的弘祥電子繡品社。

  “這裡的優勢是臺灣不能比的。”林杞濬説。擁抱大陸市場,她已做好了準備。

  “傳統産業要想得到傳承,勢必要轉型。”林杞濬説,“大陸的市場廣闊,競爭者也多,要走文化創意的道路,不斷有新産品和新技術。”

  12色高速刺繡機、數位昇華熱轉印、電子卡通繡品……繡品社裝備不斷升級。繡品社設計生産的幾米漫畫主題繡品在臺灣受到不少年輕人歡迎,如今,林杞濬已著手和大陸的“功夫家族”動漫團隊合作,將動畫形象從螢幕“搬”到繡品上。

  “臺灣的文化創意産業很發達,而大陸的市場很廣闊,二者合作交流前景無限。希望我們能用更多心思來做這件事。”林杞濬説。為此,她“聘請”女兒蔡孟真擔任繡品社的設計總監,希望抓住大陸發展文化創意産業的良好機遇。

  在林杞濬的大陸市場計劃中,電商也是一個關鍵詞。“大陸的電商遍佈很廣,經濟實惠,寄送速度也比較快。”林杞濬認為,電商能夠讓臺灣的優質商品以更便利的方式、更實惠的價格、更快捷的速度送到大陸消費者的手中,為臺灣外向型的中小企業發展開闢更廣闊的途徑。

  日前,大陸公佈了跨境電商新稅改方案。伴隨著不斷發展的跨境電商,林杞濬十分欣喜:一方面,她不必為了繡品社的發展離開臺灣,拋卻朋友家人;另一方面,繡品社的繡品能夠“借船出海”,轉換銷售方式,快速進入大陸市場。

  “大陸未來會有更多的可能,希望在向大陸推介傳統繡品的同時,也能夠使自己的視野和格局變得更大。”林杞濬説,她憧憬著借助大陸的市場,“繡”出一片新天地。(記者尚昊 邰曉安)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