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滬臺十年社區情 磨固兩岸一家親

2016年04月16日 08:37: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虹口區的親切,讓我們所有的里長、理事長每到這個時間段,都急著要來看看這裡的老朋友”,臺北市北投區福興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賴文田這樣描述自己與同伴來到上海虹口的心情。

  第二屆滬臺兩地社區工作論壇暨基層交流十年座談會15日在此間舉行,上海市虹口區與臺北市士林區、北投區的交流交往始於2007年,每年士林區、北投區的里長都組團來虹口參訪,而2016年正值這項兩地基層交流品牌項目的第十個年頭。

  虹口區在2014年率先開展的臺北里長“當一日上海居委主任”和上海居委書記“當一日臺北里長”活動,不僅開闢了以社區工作為載體推動兩岸基層交流的新路徑,也夯實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社會基礎。

  賴文田告訴中新社記者,“臺北里長和上海虹口的居委書記在過年過節期間,都會互相寄賀卡,打電話問好,虹口區有一种家的感覺,非常親切,我們每一個人都想再來”。

  除了彼此感情的加深,虹口區與士林區、北投區也互相學習借鑒著對方社區治理的經驗。最讓臺北市士林區舊佳裏里長何逸松印象深刻的是,“上海虹口的街道取消了招商引資,真正投入到為民眾服務的工作中”。

  原來與臺灣啟用義工和志工的社區治理方式不同,之前的上海虹口街道居委會,把大量的精力放在招商引資中,從而依靠其中的稅收進行社區治理。隨著這種街道治理方式的改變,何逸松認為,“與兩岸社區10年的交流有密切的關係”。

  在雙方服務理念和管理經驗的碰撞後,上海市虹口區社會建設辦公室、地區工作辦公室主任王力平説:“虹口正在學習臺灣的服務型社區自治,在街道設立自治辦公室,學習臺北的經驗,如何動員民眾,在政府和社區居民中架起橋梁。”

  繼2015年虹口和士林締結滬臺首個基層友好社區後,當日又締結五對基層友好社區。賴文田認為,“民間的交流會影響兩岸同胞彼此的看法,只有透過兩岸基層社區之間更緊密的交流,才能體悟同祖同宗,血濃于水的情感,促進兩岸更加和諧繁榮”。

  上海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李驍東表示,滬臺社區的廣泛交流,充實了兩岸交流的內容,打下了兩岸交流的紮實基礎,有了這樣牢固的兩岸人民交往後,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值得展望。(繆璐)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