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兩會後臺輿論替蔡英文著急 勸其早解“九二共識”結

2016年03月18日 08:06:00  來源:環球網
字號:    

  今年的全國兩會16日閉幕,兩會期間大陸方面的涉臺政策受到臺灣各界高度關注。有島內媒體注意到,“九二共識”從兩會開幕提到閉幕。香港中評社稱,大陸對臺工作不僅已定調,而且看來會根據形勢,主動在520之前採取一些讓臺灣“有感的動作”。面對大陸在兩會期間釋放的信號,島內有媒體呼籲蔡英文不要在兩岸議題上繼續念拖字訣。

  據臺灣《中國時報》17日報道,大陸全國人大會議16日上午閉幕後,總理李克強按慣例舉行中外記者會。針對中天電視記者提問,臺灣今年政黨輪替,大陸如何看待今後兩岸關係的前景?會不會繼續推出促進兩岸經濟合作、有利於民生的新措施?李克強表示,大陸還會繼續推出有利於兩岸經貿合作的舉措,“當然前提是要保持兩岸的和平發展,基石還是‘九二共識’。只要遵循這一政治基礎,大家都認同屬於一個中國,可以説什麼問題都好談”。

  “‘九二共識’,北京從兩會開幕提到閉幕”。臺灣“中央社”稱,兩會期間透過媒體公開提及“九二共識”的大陸黨政官員,至少有國家主席習近平、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國臺辦主任張志軍、海協會會長陳德銘,以及外交部長王毅等人。“中央社”分析稱,北京看準兩會是包括臺灣在內的各地媒體聚焦中心,從第一天到最後一天,大陸官員高密度地放送“九二共識”,借此傳達對臺政策原則不變的訊息。這種前後貫穿式的表態,用意既在宣傳,也在等待回應。

  民進黨“總統”當選人蔡英文遲遲未承認“九二共識”。據臺灣《聯合晚報》17日報道,民進黨“立委”劉世芳當天詢問臺“國安局長”楊國強,在蔡英文520就職演説中,可否以蔡英文主張的“1992年兩會兩岸會談的歷史事實”,取代馬英九過去的“九二共識”?中共會如何反應?對此,楊國強表示,目前中共的反應,臺灣方面感受不像以前那麼平和,顯得激烈。民進黨“立委”邱志偉詢問,如果大陸不滿蔡英文就職演説,會怎樣?楊國強稱,大陸一定會有反應,可能會採取關閉協商機制、停止陸客來臺、在國際上採取外交施壓等3項措施。“國安局”只能提出警告,不知如何應對,屆時誰當政,誰有這個能力,“國安局”不是包山包海,這方面新“政府”要負責應對。

  “時不我與,民進黨必須調整時間感。”臺灣《聯合報》17日稱,“大選”揭曉後,包括曾任海基會董事長的洪奇昌等人提出,兩岸折衝的落點未必是5月20日,而是提前至3月的兩會,民進黨的時間感必須調整,過了3月,情勢就不同了,不能等到520。1月21日,蔡英文提出“九二歷史事實/推動兩岸關係”的新觀點,承認“1992年兩會達成了若干共同認知與諒解”。北京雖覺得蔡英文已有調整,但認為尚未到位。經過一個多月相對平緩的過程,3月兩會揭幕,竟是鋪天蓋地的“堅持九二共識/堅決遏制臺獨”。洪奇昌等人的憂慮已成事實。蔡英文必須在5月20日以前尋求一個節點,把情勢搞定。4月9日臨全會也許是一時機,如能借此將“九二共識”的繩結打開,或許就不會使520演説承受太大壓力。

  臺灣《中國時報》17日刊登評論稱,從第三次政黨輪替確定後,民共之間的對話有兩個重要時機:其一,從1月16日“大選”當天到大陸兩會這一段時間;其二,從大陸兩會到蔡英文520就職期間。在第一階段,蔡英文沒有把握好和大陸建構良性互動,從而失去促進兩岸繼續和平發展的第一時機。從兩會期間大陸主要領導人的涉臺講話可以看出,大陸似乎仍然希望蔡英文能夠把握住從現在到520的時機,將其有關兩岸關係的論述及表態調整到與兩岸好不容易建立的共識合拍的路徑上。為了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蔡英文應嚴肅考慮,走出一條就算沒有“九二共識”之名,但可以有“九二共識”之實的路。

  臺灣最新一期《週刊王》稱,回避“九二共識”,蔡英文恐害2300萬台灣人過苦日子。文章稱,資深媒體人趙少康在其專欄中説,“九二共識”是蔡英文的一大難題,不接受“九二共識”,得罪北京;接受了,得罪綠營,所以也只能把問題“拖”著。但拖字訣總有被對岸識破的時候,大陸對小英的曖昧逐漸失去耐心,如果繼續閃躲,大陸未來勢必會有更強硬動作。臺灣學者張亞中認為,到時候兩岸關係將會退到寒冬期,即使沒有軍事衝突,一旦大陸掐緊經濟,臺灣因此受到的損害絕對不小。【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陳雯萱】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