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兩會綜述:委員建言 讓兩岸青創既開花又結果

2016年03月15日 08:02:00  來源:中新社
字號:    

  兩會期間,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最新對臺講話,使用“共用發展機遇”表述邀請更多臺胞前來大陸發展。

  2015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潮起,其中不乏臺灣青年身影。由國臺辦發牌的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及試點數量已達21家,各地青創基地更數倍於此。

  多位與涉臺工作有交集的全國政協委員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坦言,和創業基地的增加數量相比,來創業基地並留下的臺灣青年並不多。

  “資訊的不對稱讓臺灣許多青年不知道我們有這樣的平臺。”福建省泉州市政協副主席駱沙鳴委員13日建議,建立網路平臺,針對口味,加大力度向臺灣年輕人推介創業基地。

  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上,民革中央提交重點提案“探索兩岸青年創業園區新型運作模式”,其中便包含設立手機APP“懶人包”推送創業資訊。

  駱沙鳴説,“懶人包”可讓創業基地的優惠政策一目了然,並突顯各自差異性,明確定位、優勢互補,臺灣青年也易於對號入座。

  臺灣青年李儒欽創業8年,幾乎以一年成立一家公司的頻率在大陸摸爬滾打。他總結,對大陸各方面不熟悉、缺少優秀人才資源導致失敗,同樣的原因讓不少同來的臺灣青年早早打道回府。

  對此,民革中央聯絡部部長李靄君委員建議,要推行創業導師制度,依託創業培訓團隊,給青年創新創業更深入可行的技術指導;注重人才培養,引導優秀人才集聚,促進兩岸人才合理流動。

  駱沙鳴説,導師不僅要來自大陸的,也要有來自臺灣的,除了高等職業教育,還應有私募基金團隊、成功企業家、學者加入。

  提案“探索兩岸青年創業園區新型運作模式”中“注重人才培養”單獨成章,其中提到打破區域限制,促進兩岸人才合理流動。民革中央副主席鄭建邦説,兩岸年輕人的內心是相通的,所以我們更要推動兩岸團隊互訪研習,鼓勵青年合作創業。

  成功的臺企進駐大陸已屬不易,青創團隊處於起步階段更是困難重重。鄭建邦説,新模式的探索勢在必行。

  “資本投入是産業發展的重要保障,需要放寬投融資領域,拓展融資渠道,創新投融資方式。”李靄君介紹,福建平潭作為大陸目前唯一的對臺綜合實驗區,已逐漸形成對臺政策“新特區”,可在平潭支援有條件的企業上市,發行兩岸青創債券,在兩岸為青創項目融資。

  “創業不可能是所有人都成功,經歷創業本身就是財富。”駱沙鳴説,“我們的創業基地要寬容失敗,臺灣年輕人從剛來這裡到穩定下來、融入社會需要時間,我們也要給他們時間。”(楊程晨)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