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汪毅夫:望民進黨同“臺獨”做一個切割 反分裂法非形同虛設

2016年03月07日 09:08:00  來源:環球網
字號:    

  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發表重要講話,其中關於兩岸關係發展的闡述引發外界高度關注。臺籍全國人大代表、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會長汪毅夫6日在接受環球網記者採訪時表示,習總書記強調大陸對臺大政方針是明確的、一貫的,不會因臺灣政局變化而改變。汪毅夫建議,民進黨要了解自身的發展歷史,並同“臺獨”做一個切割。“反分裂法頒布實施近11年,當然不是形同虛設,主張‘臺獨’、主張分裂的人應好好掂量下。法律的力量,是誰都無法抗拒的。”

  談“九二共識”:民進黨要同“臺獨”做切割

  汪毅夫建議,民進黨要了解臺灣“黨外運動”的歷史,了解民進黨自身發展的歷史,並同“臺獨”黨綱做一個切割。

  “即將上任的蔡英文2004年才加入民進黨,她對黨外運動的歷史應該有所了解。由於當時臺灣當局不給黨外機會,就形成了‘黨外運動’以反對當局。民進黨組建發端于臺灣‘黨外運動’。”汪毅夫指出,民進黨建黨初期並未選擇“臺獨”道路。在“臺獨”條款歷經民進黨一全大會、二全大會、三全大會和四全大會都受到多數黨員的抵制後,在1991年的五全大會上,由陳水扁操刀玩弄文字遊戲,才使得“臺獨”條款進入了民進黨黨綱。

  習近平總書記5日強調,我們將堅持“九二共識”政治基礎,繼續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汪毅夫説,“九二共識”的核心內涵在於,兩岸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在他看來,民進黨內主張“臺獨”的人只佔一小部分,民進黨要跟這些人做一個切割。“《反分裂國家法》已頒布實施近11年,當然不是虛設的法律。主張‘臺獨’、主張分裂的人要好好掂量下,法律的力量誰都無法抗拒。”針對“臺獨”分裂活動,汪毅夫認為,大陸態度一定要明朗,也要揭穿“臺獨”分子的欺騙性。

  談大陸對臺大政方針:主軸從來沒有變

  蔡英文5月20日將就任臺灣地區領導人,有島內媒體關心大陸對臺政策會不會變?習近平總書記5日的講話或許給其吃了一粒定心丸。

  在汪毅夫看來,大陸對臺方針的主軸事實上從來沒有變,那就是尊重臺灣人民當家作主的願望。

  “為什麼這麼説?實際上有一段歷史。1949年2月26日香港《華商報》報道,臺灣民主自治同盟首席代表謝雪紅到達華北解放區,向新政協提五點意見,即‘謝五點’。第一,臺灣革命是中國革命的一部分,即必須進行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資本主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第二,臺灣是中國的一個省,在臺灣解放前,不能説全面勝利,不能停止武力進攻,也不允許外國帝國主義勢力介入臺灣;第三,臺灣解放後,立即召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省長市長縣長一律民選;第四,所有接收自日本的廠礦、企業、銀行一律收歸國有或省有;第五,居住在本省的弱小民族(高山族)不得受歧視。‘謝五點’被新政協接受,臺盟被接受成為政協新單位。”汪毅夫認為,“謝五點”描繪了大陸對臺大政方針的基本形狀。

  談歷史和悲劇:要理解臺灣人的悲情意識

  習近平5日鄭重強調,將堅決遏制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行徑,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絕不讓國家分裂的歷史悲劇重演。

  汪毅夫重點解讀了習總書記所説的“歷史悲劇”。他指出,我們要永遠記住這段國家分裂的歷史。1895年清朝政府被迫派代表與日本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根據條約規定,中國割讓臺灣島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什麼叫‘劃界’?本來就是一體,被‘劃’了一刀。從那以後,出現了國家分裂的狀況。這是一個悲劇,是臺灣人民的悲劇,也是兩岸人民共同的悲劇。”

  “現在經常講一句話,叫‘臺灣人的悲哀’。這是大陸人講的。第一次出現,是1947年3月8日在北平《世界日報》上刊登的一篇名為《臺灣人的悲哀》的文章。當時他們領會到了臺灣人的這種悲情意識,”汪毅夫説,“俞正聲主席也曾講過,我們要理解臺灣同胞在特殊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心態。”

  在汪毅夫看來,這個特殊的歷史條件,應從這個歷史悲劇講起。“要理解他們,這樣才會拉近兩岸人民的心靈距離。”【環球網報道 全國兩會前方記者 烏元春】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