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一位60後大陸人的臺灣印象

2016年02月17日 08:01:00  來源:橙新聞
字號:    

一個60末大陸人的臺灣印象

  至今從未去過臺灣。但對於臺灣的印象,卻是久遠。

  上世紀70年代末,我還是個小學生,有一次在老家田間道路玩耍,忽然看到天空上飛機掠過,灑下紛紛颺颺的彩紙片。拿回家給母親看,説是臺灣國民黨要反攻大陸的宣傳單。家裏那臺老式收音機偶爾也會收到臺灣廣播,那時稱為“敵臺”。幼小的心感到神秘又害怕。那時看電影,有民國時期《一江春水向東流》《三毛流浪記》,當然更多的是反映共産黨和國民黨的革命鬥爭,例如《羊城暗哨》,還有口口相傳的反特小説《一雙繡花鞋》。

  此後很久,臺灣在我心中便沒有了印象。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在大學,瓊瑤的小説、林青霞和秦漢的電影、鄧麗君的歌聲風靡一時,學校還舉辦大學生電影節。我參加法學院的影視評論興趣小組,看了不少時新電影,印象最深刻的是臺灣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坐在蘇州市電影院裏,我哭得稀裏嘩啦。導演和演員雖非名角,但內容感人至深。

  九十年代初讀研究生,雖然學習的是法律,但對經濟學和亞洲四小龍産生了興趣,常看新華社《參考消息》,關於臺灣的新聞都在第四版左下角。後來提"九二共識",大陸和臺灣的關係緩和。但我對於臺灣一直沒有特別的興趣,覺得那裏人名很奇怪。倒是臺灣電影《飲食男女》深深吸引了我。其時我並不知李安是大導演,因為我是個吃貨,尤喜美食,覺得郎雄扮演的老廚師真是出神入化,把人性、哲學、文化與飲食完美結合。今年大陸電影《老炮兒》,馮小剛飾演的六爺可與之類比。這兩部影片都獲得了金馬獎,可謂實至名歸。

  本世紀以來,臺灣越來越多進入我的視野。例如2005年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大陸,2008年林毅夫成為世界銀行副行長、馬英九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今年初蔡英文當選和周子瑜事件,蔣經國的改革,以及大陸游客和臺灣食品。但我最感興趣的還是臺灣演員趙文瑄,他的電影《喜宴》《辛亥革命》和電視劇《雷雨》《大明宮詞》都看過,尤喜他在電視劇《韆鞦家國夢》的軍人造型,儒雅且威武。2013年,讀初二的女兒參加北京市與臺灣的中學冬令營,遠赴臺北、臺中和新竹三地,參加新竹市的花車遊街,還結識了當地一名女中學生,互贈禮物,非常興奮。她後來還去過美國、新加坡和香港遊學,在她的印象裏,臺灣是個安靜且有溫情的地方。

  (闞敬俠,博士,現任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中國記協)國內工作部權益保障處處長,中國傳媒大學政法學院兼職碩導、客座研究員,中國法學會會員、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學會理事。本文是作者為橙新聞獨家供稿。)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