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讓經濟充滿綠色正能量——臺灣企業聚焦低碳發展之路

2016年01月23日 08:17: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臺北1月22日電(記者柳新勇 何自力)在21日于臺北開幕的“2016天下經濟論壇”上,臺灣多位企業家表示,發展綠色經濟、實現節能降耗不應僅被視為企業成本,同時也是企業應承擔的社會責任,要通過企業的切實努力讓經濟充滿綠色環保正能量。

  在該論壇的“綠色經濟”專題論壇上,臺達電子集團董事長海英俊表示,負責任的企業、公民應積極主動承擔起節能減排的重擔。

  他説,根據其公司多年投身節能環保的經驗得知,建築物是很大的耗能單位,全球有32%的能源都是用在建築物上。多年來,臺達不斷提高産品的能源轉換效率,為客戶減少能源使用量與碳排放量。

  據介紹,該公司積極推廣綠色建築,目前已有11棟經過認證的綠色建築;從2010年至2013年,臺達已為客戶節省了119億度電,相當於減少638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

  海英俊表示,在過去5年內,臺達的全球主要生産據點用電密度就已經減少50%,這相當於減少約65000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這些都是一公斤、一公斤省出來的,在我們內部總計有650個計劃在推動做這些事情”。

  “展望未來,臺達會做更多,期許大家一起為節能減排努力,為地球、也為下一代子孫盡一份心力。”海英俊説。

  臺泥集團董事長辜成允表示,要發展充滿正能量的經濟,就要把商業利益和社會效益緊密結合起來。為扭轉污染大戶的形象,臺泥進行了15年的綠色“長征”,現已變身成臺灣很大的環保服務者。

  他回憶道,促成臺泥集團綠色發展的契機是15年前的一天,報紙用很大的標題報道説“水泥業是環境污染大戶”,這讓公司深受觸動,並決定成為環保“服務生”,以化解社會的誤解。

  “我們決定朝環保方向發展,把過去的外部成本內化成為我們的責任。”辜成允説。

  經過多年的發展,臺泥探索出了一條迴圈經濟的發展道路。例如,臺泥最新的工廠把垃圾焚化爐跟水泥窯結合在一起,垃圾燒完之後産生的金屬灰渣可以用來生産水泥,而焚燒垃圾和水泥産生的餘熱還可以用來發電。

  臺泥還積極投入二氧化碳處理,目標就是做好環保價值鏈,給人類乾淨的水、空氣、食物、植物。

  辜成允説,臺泥提倡正能量的經濟,努力讓商業利益跟社會利益正向結合。“努力投資環保與研發,讓生物更具多樣性,讓社會更好,企業也能成長與茁壯,從而把環保服務變成一種新商機”。

  臺灣中油公司也走過類似道路,董事長林聖忠説,公司也曾被列為污染大戶,後來一直把低碳作為不斷改進的目標,其方法包括投入新興減排技術研發和高效能産品開發、引進高效能設施等,努力實現綠色低碳發展。

  臺灣業內人士指出,企業致力於減碳,不僅是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體現,更是未來獲利的先決條件。

[責任編輯: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