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大陸專家學者:臺選舉後兩岸關係將何去何從

2016年01月18日 10:34: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郭震遠

  北京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李義虎

  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余克禮

  北京聯合大學教授劉紅

  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投票結果16日晚揭曉,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在選舉中勝出,國民黨候選人朱立倫承認敗選。藍下綠上,選後兩岸關係會出現哪些變化和懸念?記者17日在北京採訪了數位大陸的專家學者。大家一致認為,兩岸和平發展總趨勢不可逆轉,但兩岸關係出現一些調整變化恐怕在所難免。隨著兩岸實力消長的對比,大陸逐漸擁有了壓倒性優勢,成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兩岸最終統一的堅實保障。

  依舊維護臺灣同胞利益

  北京聯合大學教授劉紅認為,這一場選舉增加了兩岸關係的複雜性,反“獨”將重新成為重點。在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郭震遠看來,在繼續堅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方向的時候,反對“臺獨”要害在於堅持“九二共識”原則,這是政治基礎。不堅持這個政治基礎,那兩岸關係真的就要地動山搖,或者出現驚濤駭浪。

  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余克禮則表示,下一步對臺工作重點還是推動兩岸民間交流為主,進一步深化與臺灣主張或者承認“九二共識”的政黨、政治團體的交往,這是我們對臺工作的重點和未來的大方向,不會輕易改變,只會加強。他同時強調,在兩岸交流過程中,維護臺灣同胞的利益,給臺灣同胞帶來更多的實惠,這個政策無論如何也不會改變。不會因為主張“臺獨”的政黨執政,我們就損害到臺灣同胞的利益。

  郭震遠提醒説,兩岸間的一個交流障礙是文化“臺獨”。綠營通過篡改教科書,不斷讓媒體誤導民眾,一步步擴大對島內的影響力,之前的青年學運影響力可見一斑。北京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李義虎也認為,蔡英文上臺後可能會繼續“柔性”地推動文化“臺獨”,進一步推動文教領域的“去中國化”,包括媒體生態的“綠化”,所以要加強民間的文化交流,把文化交流提到更靠前的位置。劉紅建議,大陸首先要發揮中華文化優勢,發揮文化合作的優勢,比如抗戰70週年的時候我們就提議,兩岸共用抗戰史料,共同出版相關書籍,大陸有廣大的市場可以做保障。

  蔡英文需面對“九二共識”

  據報道,蔡英文在這場選戰中曾多次承諾,將會建立“一致性、可持續的兩岸關係”。對此多位專家學者都給予了謹慎、理性而中肯的分析。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兩岸關係研究所所長朱松嶺認為,同2012年相比,蔡英文的改變是有緣由的。和平發展政策抓住了兩岸關係的主要問題和矛盾,促使民進黨和蔡英文放低身段,在兩岸政策的陳述上有了一些包裝上的變化,使用“維持現狀”表述其兩岸政策,被迫承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一條正確的道路。

  余克禮認為,蔡英文處理兩岸關係一定會吸取陳水扁的教訓,既不赤裸裸地公開挑釁,也不會有什麼積極作為,基本上和大陸打太極拳。她高喊溝通的口號,實質上不接受“九二共識”的溝通條件,所以等於沒有溝通。

  劉紅預測,她下一步的大陸政策,一方面表現為“攻”,就是想主動接受國民黨的政治資産,8年來國民黨跟大陸打交道爭取到的東西她都要。另一方面她會“守”,否認“九二共識”,搞隱性“臺獨”,一旦兩岸關係不可避免地出現緊張和危機,就把這個責任推到大陸身上。問題是,選後國臺辦發言人第一時間就強調了“九二共識”的作用。如果沒有這個政治基礎,她標榜的“一致性,可持續”就有問題了。

  對臺政策將更務實進取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和本屆中央領導集體很重視對臺工作,而且明確表示兩岸政治分歧不能一代代傳下去。這次選舉過後,大陸對臺政策上是否會有新的調整?

  郭震遠認為,開放陸客赴臺,兩會之間往來,兩岸熱線甚至商榷當中的互設辦事處等,這些具體政策,隨著兩岸關係的變化,特別是島內出現這樣那樣的變化,調整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在李義虎看來,對臺政策將更加務實也更加進取。一方面,基本立場更加堅定,從表態用詞來講,“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堅如磐石”等,都比較有硬度,基本立場絕對不含糊,是底線思維的體現。另一方面,只要你承認和接受“九二共識”, 對兩岸和平發展和以後和平統一有利,我們的對臺政策是非常有包容性的,這又是“區間思維”的體現。兩種思維和做法,結合得非常好。

  劉紅強調,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的根本所在,就是兩岸實力的對比。我們要明確,在兩岸關係力量對比上,無論政治、經濟和文化主導權都在大陸這一邊。郭震遠也認同這種觀點,他表示,在大陸不斷發展的前提下,大陸對兩岸關係的主導地位和作用是不可逆轉的。未來的兩岸關係只會朝向大陸堅持的方向發展,而不可能有別的,中間會有一些曲折,但總體的方向是不可動搖的。

[責任編輯:王怡然]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