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兩岸合編辭典解決語言用字歧異

2016年01月09日 10:28: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1月9日電 據臺灣《旺報》報道,為化解兩岸語言用字上的歧異,2009年第五屆海峽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提出“鼓勵兩岸民間合作編篡中華語文工作書”倡議,至今已取得多項成果,兩岸編寫雙方認為,合編辭典具有開創性意義,透過合作,創造性地解決不少過去的爭議。

  “兩岸合編中華語文工具書發佈會暨2015兩岸大學生漢字文化創意大會作品展”開幕式,8日在南京舉辦。兩岸合編中華語文工具書檯灣總召集人、臺灣“中華文化總會”秘書長楊渡表示,過程相當不容易,從一開始,兩岸學者光僅在各自使用的漢字如何稱呼,討論起來就相當激動。

  2010年初兩岸分別成立小組,啟動合作編纂中華語文工具書等工作,開展10輪會談和多次分組會談,並開通“中華語文知識庫”網站,先後出版《兩岸常用詞典》、《兩岸差異詞詞典》等工具書。去年12月《兩岸通用詞典》、《兩岸科技常用詞典》相繼出版。

  《兩岸通用詞典》主編李行健表示,兩岸編寫雙方都認為,合編辭典是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合作中沒有爭議、社會影響較大、最具有實質性進展,解決不少隔閡,像在各自使用漢字名稱上,就達成臺灣用字叫“標準字”,大陸用字叫“規範字”共識。

  《兩岸科技常用詞典》主編劉青表示,兩岸過去長時間互不溝通,各自定名導致大陸科技名詞不一樣,這一現象受到兩岸業界高度關注,1993年汪辜會談就提出將兩岸科技名詞的統一任務欄入共同協議。為突出對照性特點,《兩岸科技常用詞典》在編排上創新,包括大陸名和臺灣名對照、中文名和英文名對照、詞目中文拼音和注音符號對照等。

  有趣的是,透過網路,兩岸年輕人用字趨向相同,楊渡笑稱,雖“好的不快壞的快”,像臺灣年輕人愛用的“吐槽”、“嗆聲”,大陸年輕人愛用的“小三”、“山寨”都傳播相當快,但年輕人透過網路互相了解彼此文化是個好現象。(勵心如)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