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專家:兩岸應改變“先經後政”協商方式

2017年06月09日 14:23:09  來源:人民政協網
字號:    

  隨著兩岸經貿交流日趨密切,兩岸開展政治對話的可能性逐漸浮現。從2012年底中共18大到最近紀念“汪辜會談”20週年活動,兩岸官方、智庫以及民間團體都分別涉及了政治對話議題。

  兩岸是否需要進行政治對話?政治對話何時展開?如何展開?圍繞未來兩岸政治對話的可能性等問題,20多位兩岸專家學者日前在北京進行了探討。

  ■轉變協商方式擺脫路徑依賴

  “政治對話協商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行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産物,是回避不了的。”北京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李義虎一開口就直言不諱地説出自己的看法,從2008年5月至今,兩岸先後簽署了18項協議,許多重要的經濟性議題仍在緊鑼密鼓地推進。“兩岸關係現在已經到了攻堅期、‘深水區’,應該再往前跨一步。但是,臺灣官方和智庫對政治對話協商議題卻表現得畏首畏尾、裹足不前。”

  李義虎認為,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與兩岸協商方式有關,“2008年以來,談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時,常提到要‘先經後政、先易後難、循序漸進’,但是,總這樣提的話容易造成路徑上的依賴。”他表示,贊同兩岸關係發展一開始需要先經後政,也應該先易後難,但兩岸關係進入深水區後,要擺脫“先經後政”的“路徑依賴”,要從經濟、社會、文化、政治等多方面展開互動,進一步夯實兩岸和平發展的基礎。

  記者注意到,從2012年下半年以來,大陸方面在談及兩岸協商時,雖然仍以“先易後難、先經後政”來形容過去的做法,但在談及未來的協商,則以“先易後難,循序漸進”來形容。國臺辦發言人楊毅在今年的首場新聞發佈會上曾表示,未來將按照“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思路,開展兩岸的協商和交流”。可見,兩岸“先經後政”的協商方式在大陸方面已開始出現調整。

  “‘先經後政、先易後難’的協商方式,為兩岸為民眾創造了諸多實惠,臺灣方面卻是用‘先經後政’做拖延。”上海復旦大學政治學理論博士生、臺灣桃園縣國民黨籍議員舒翠玲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臺灣方面則多次表示,在兩岸關係的原則上,臺灣一向的立場是“先經後政”,“在經貿交流漸入佳境之後,兩岸政治對話是繞不開的,臺灣方面仍堅持‘先經後政’,實際上是在逃避由‘經’而來的‘政’談之路。”

  ■政治對話民間先行是好方式

  “政治對話協商是越拖越麻煩!”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徐博東指出,兩岸無可避免要進行政治對話,“目前的問題是從何入手”,“如果兩岸官方和智庫進行政治對話協商一時難以進行,可由兩岸民間研究機構先行。”徐博東説,“兩岸民間政治對話早就有,而且呼聲很強烈,不斷有研討會召開。兩岸民間政治對話是個好東西,它不受既有官方身份的局限,不拘泥于政治教條框框,也不必設置人為障礙。”

  談及民間先行,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李振廣表示,這是促進政治對話很好的方式,也可以提高兩岸學者們的積極性。他表示,兩岸民間大眾也可以一齊參與,民間的對話與交流可以打破不少政治禁忌。

  漢青兩岸基金會創辦人、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客座教授陳毓鈞也非常認同民間先行這一對話方式,他認為,兩岸政治對話可以在官方和民間兩個層次開展。“民間方面,臺灣越來越多的人在關注兩岸政治對話議題,這個問題如果不解決的話,臺灣將無法走出去。在兩岸政治性議題尚無條件納入兩岸協商的形勢下,由‘民間先行、學術開路’,是否為不急不緩的方式,值得臺灣各界思考,以茲因應。”

  “我們認為政治的問題也應當‘先易後難、循序漸進’,從民間開始做起,這是一個很好的形式。”楊毅在5月29日的國臺辦例行新聞發佈會上也表示,“我們認為民間學者先就兩岸政治問題進行對話、進行探討,有利於增進雙方的了解,為雙方今後解決兩岸政治難題創造條件、營造氛圍、積累共識。”

  正如臺灣一知名評論家所言,“只要兩岸民間政治對話能夠持續且多層次開展,雙方均能坦誠面對,務實探討,保持善意,關切彼此的關切,肯定比現階段貿然推動難有實質進展的兩岸官方政治對話更具有現實上的意義。”

  ■做好臺灣民眾工作轉變民意

  如何才能夠推動兩岸踏上政治對話協商之路呢?與會的兩岸專家學者普遍認為,想要促使臺當局坐上政治對話的談判桌,大陸不僅要以民間政治對話作為鋪墊,更要爭取島內民意支援,促進政治對話的開展。

  “從歷史上看,臺灣主流民意是支援兩岸開展政治對話的。”舒翠玲在電話中對記者説,島內每到大選,候選人都會端出兩岸政治議題這盤“牛肉”,以爭取民意支援率。“臺灣是民意社會,官方需要重視民意,有時候民意的確能影響官方的做法。”

  “兩岸政治對話協商要考慮兩岸民眾、特別是臺灣民眾心理承受度,符合兩岸實際。”全國臺研會研究部主任嚴峻表示,兩岸政治對話協商是一個增進了解、縮小分歧、尋找共識、增進互信的過程,只要臺灣民眾對於兩岸政治接觸、對話的疑慮不斷減少,支援兩岸政治對話協商的民意就會不斷增長。

  “大陸這幾年對臺灣民眾的工作做得還是很不錯的。”在陳毓鈞看來,隨著兩岸經貿的發展,現在臺灣民意慢慢在轉變。他表示,臺灣遠見雜誌日前就“菲律賓槍擊臺灣漁民事件”進行民調顯示,51%的島內民眾贊成兩岸統一,“這是以前沒有過的事情,所以兩岸政治對話的前景要在民間慢慢發酵,才會逐漸開花結果。我相信,臺灣的民意是可以轉變的,就看大陸如何來做臺灣民間工作。”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