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要聞

【專家談】技術自主創新是實現網路強國的重中之重

2016年10月12日 19:28:27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原創稿
字號:    

  10月9日,習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實施網路強國戰略進行集體學習時,強調從六個方面加快網路強國建設進程,再一次明確了網路強國建設的戰略目標,並要求全黨帶領全國人民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做出不懈努力。實現網路強國目標,堅持技術自主創新是重中之重。

  網路資訊技術自主創新關係到國家安全和長遠發展。在網路空間這個人類生産、生活、生存的新的平臺上,由於歷史、文化和技術基礎等方面的原因,我們有著扼喉之痛。一是這個平臺的安全狀況堪憂,二是在這個平臺上的正常活動常常受制與人。其根本原因就是我國關鍵資訊基礎設施和重要網路系統嚴重依賴國外産品和技術。雖然我們採取了種種防護、加固等安全保密措施,但是CPU是人家的,作業系統是人家的,規則是人家制定的,我們是在人家的地基上砌房子,用的是別人提供的鑰匙和鎖。斯諾登爆料,在這樣的“房子”裏幾乎我們的每一個電話、每一條短信、每一筆刷卡,都可以被隨時跟蹤、存儲和連線分析。安全何在?談何發展!核心技術、關鍵設備是我們的“命門”,關鍵資訊基礎設施不能自主、做不到可控就沒有安全保障,就會重新落到被動挨打、任人宰割的狀況。核心技術、關鍵設備和行為規則嚴重受人制約,是我們國家安全和政權安全的心腹大患,直接影響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國家的社會發展,我們必須通過網路資訊技術自主創新突破這一難題。

  網路資訊技術自主創新要理直氣壯地堅持自主可控。自主創新的關鍵是“自主”,習總書記指出“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最關鍵最核心的技術要立足自主創新、自立自強。”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能放棄“自主”,沒有自主如何可控,沒有可控談何可信,沒有可信豈能安全。要正確認識“自主”與“可控”,自主是基礎、是條件、是基本要求;可控是目的、是終極目標。自主不是封閉,自主不是拒絕外來先進技術和優秀文化。只有自主才能更有效益地開放,只有自主才有可能對外來的技術和文化做出理智的選擇。可控是話語權、生存權、自由權、國家主權的掌控,是資源、技術、秘密的掌控,只有可控才能有安全的保障。我們不能忘記,如果沒有當年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就沒有兩彈一星,就不會有我們今天的國際地位和和平發展的良好環境。自主可控是立於國際社會的基礎,做不到自主可控就難以實現與大國相稱的國際地位和發揮應有的國際作用。在網路空間競爭激烈的形勢下,我們沒有自主可控的網路資訊核心技術和關鍵産品,就不能引導網路資訊技術的發展方向,更難以影響網路空間的遊戲規則,我們“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路空間”的主張就可能成為泡影,“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網際網路治理體系”的良好願望也將束之高閣。自主可控不是一句口號,是一種精神,是實現網路強國之必需。

  網路資訊技術自主創新是深化改革的重要舉措。當今世界,閉關鎖國、游離國際社會之外是不可取的,必須在網路空間這個人類的共同家園中認真處理好深化改革與安全發展等一系列現實問題。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上,開放的目的是深化國際交流與合作,引進學習先進的技術、方法和理念。WTO是建立在平等基礎上的互惠互利,不是國家利益的割讓甚至主權安全的喪失。我們要在核心技術、關鍵産品、智慧財産權、供應鏈、産業鏈和服務等方面儘快地加強國産化力度和國際市場佔比,爭取安全可控的基礎和條件。網路資訊技術自主創新不但要在核心技術、關鍵産品上有突破,還要特別重視在網路空間規則制定、標準研究等軟實力上下功夫。二戰之後國際規則的制定影響了各國關係和世界發展70餘年。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中一個十分明確的觀點就是,要把美國的價值觀和西方的民主理念轉換為國際規則,以統治世界。可見規則的制定有多麼重要。作為實現偉大復興道路上的中國,要積極參與網路空間的國際秩序規範、國際規則制定和國際標準研究,擴大中國影響力。

  (作者係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網路與資訊安全工作委員會委員)

[責任編輯:盧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