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汶川地震災區有望提前完成“基本恢復”目標

時間:2010-05-12 07:50  來源:中國新聞網

  汶川地震兩週年臨近之際,在四川地震重災區,新修住房、城鎮巷子、老齡活動中心及景觀大道都已修建完畢。圖為汶川街道旁幾位老人閒聊,閒暇之時老人仍不忘繡”羌繡”。 中新社發 張浪 攝

  兩年前的一場八級大地震,讓5月12日成為中國人刻骨銘心的日子。700多個日夜之後,自然巨力摧毀的家園正在建設者手中初展新貌。目前汶川地震災區各種重建項目進展順利,有望在今年9月順利實現“三年任務兩年基本完成”這一目標。

  銘記

  “地震寶寶”同慶2歲生日 世博會情係汶川

  汶川大地震兩週年前夕,在北川舊縣城地震遺址內,人們陸陸續續地趕來祭奠親人。在中國各地,人們也以各種不同的方式,紀念“512”兩週年,銘記震痛的記憶。

  據天府早報報道,震後在四川什邡羅漢寺出生的108個“地震寶寶”10日齊聚羅漢寺觀音殿前,吹生日蠟燭,吃生日蛋糕,提前共同度過2歲生日。據悉,去年5月13日,什邡市就為108個寶寶舉行了一週歲生日周會。今年的兩歲集體生日會,更是提前精心籌備,並希望每一年都能繼續。

  據成都商報報道,四川省文聯召集全省數十位詞曲作家和詩人,其中包括省音協主席、川音院長敖昌群等,集體創作了一部大型交響樂《生命》,曾于成都、山西太原和俄羅斯莫斯科演出。此次為紀念“512”兩週年,《生命》將進京演出,定於5月13日晚上在北京中山音樂堂隆重上演。

  5月開園的上海世博會,也情係即將到來的“5.12”汶川大地震兩週年的紀念日。在一些主題館、國際組織聯合館和企業館裏,有的以模擬器親歷汶川7.9級大地震的震撼,有的以聲情並重的超級熒幕,不斷重復播放著那些銘記遇難同胞、救災軍民和舉世捐助的影像,令歡聚世博會的參觀者於此含悲難忘:地震威脅不斷,人間大愛無疆,才是城市生活更加美好的真諦。在地震中致殘的50名中小學生也來到世博園參觀,並參加生命陽光館的開館儀式,還體驗了一番面向殘疾人的智慧生活。

  重建

  舉全國之力援建 今年有望實現“基本恢復”目標

  2008年5月12日,一場震驚中外的汶川8.0級特大地震,讓四川地震災區農房毀損嚴重,上千萬人無家可歸,加之餘震等因素,四川共有145萬餘戶農房需要重建。

  震後37天,國務院制定《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對口支援方案》;震後4個月,災後重建總體規劃正式發佈,中國政府提出“三年基本恢復,五年發展振興,十年全面小康”的災後恢復重建總體目標。“一省幫一重災縣,舉全國之力,加快恢復重建”,中國開始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災後援建行動。

  從汶川地震災區傳來的消息顯示:兩年前曾經發生過芮氏8級地震的汶川災區,按照中央政府災後重建要求,目前各種重建項目進展順利,有望在今年9月順利實現“三年任務兩年基本完成”這一目標。

  短短兩年時間,四川地震災區38個需要恢復重建的重點城鎮中,已有33個完成重建主體任務。到今年9月,剩餘的5個受災最為嚴重的汶川、北川、青川縣城和映秀鎮、漢旺鎮,也將建成城鎮基本框架,形成城鎮基本功能。

  在災後重建中,民生項目和城鎮恢復都被放在絕對優先的地位。目前,四川災區39個重災縣需恢復重建的3000多所學校,近九成已經竣工;在建及竣工的醫療衛生項目2200多個,佔規劃的95%,近六成已竣工。

  來自四川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底,近160萬受災民眾實現了再就業,有力保障改善了災區民生。與2008年相比,全省目前就業基本恢復到了震前水準,城鎮登記失業率大幅下降。

  此外,地震災區以生態系統修復、大熊貓棲息地恢復等為重點的生態環境重建也在加快進程。截至4月底,四川39個重災縣林業生態修復項目累計開工64個,佔恢復重建項目總數的九成,完成林草植被恢復177萬餘畝,佔規劃任務的三分之一以上。

  2008年7月啟動的地震災區“再生育全程服務行動工程”也取得碩果。通過對符合再生育條件的災區婦女實行孕前、孕中、分娩及治病等全程免費服務,目前汶川地震災區有再生育意願的5000多個家庭中,已分娩2000多人,在孕約500人。

  新生

  重災縣居民每人平均收入超震前 農居堪比別墅

  汶川大地震使四川省都江堰市翠月湖鎮95%以上的農房受損,經過兩年時間重建,如今的翠月湖鎮已舊貌換新顏,新建房屋的抗震能力均在8級以上。已搬進新居的村民表示,房子住著非常舒服,心裏踏實。據悉,蓋房子時政府按每人最少補貼一萬六最高補貼二萬六的標準幫助村民們建房,自己的房子僅僅花了幾萬塊就建成了,房子從品質到外觀絕不亞於城裏的別墅。

  為解決長遠生計問題,四川災區政府因地制宜發展家庭車間和旅遊産業,讓一部分災區群眾告別了過去靠天吃飯、看天種地的傳統生産模式,實現了從農民到老闆的轉變。

  在災區,一批綠色環保的特色農業、手工業也成為農民富裕的主要途徑,汶川的大櫻桃、雅安的茶葉、綿竹的年畫早已經成為品牌俏貨和“掙錢源頭”,讓農民的“錢袋子”漸漸鼓起來。

  四川省委書記劉奇葆表示,去年一年,四川省51個重災縣的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每人平均純收入都已經超過震前水準。

  四川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廳長葉壯接受媒體採訪時説,兩年來,共向災區撥付就業專項資金17億多元,發放失業保險金7億多元,為災區群眾舉辦就業招聘會1000余場,培訓災區群眾近90萬人次,幫助近160萬災區群眾就業。災區登記失業率已經從震後高峰時的7.5%降低到4%以下。

  希望

  兩個地震災區守望互助 玉樹也會像汶川一樣重生

  兩年前,當四川發生汶川大地震時,青海省像其他省份一樣,緊急支援四川。今年,青海玉樹地震發生後,四川災區也及時伸出了援助之手。

  玉樹地震發生當天晚上,來自四川什邡、綿竹等汶川地震災區的專業救援隊伍便抵達玉樹,展開了緊急救援。同時,四川省衛生廳共派出500多名衛生救援人員赴玉樹,在前方共救治傷員8000多人。在玉樹災區,還出現了許多來自四川的志願者。在汶川地震災區,人們還以捐款捐物、默哀祈福等方式支援玉樹災區。

  在玉樹地震發生後,青海省第二天就派人到四川學習重建經驗。5月7日,青海省委書記強衛率領的青海省黨政代表團,來到四川省什邡市、彭州市、都江堰市,詳細考察災後重建項目,學習汲取各地區在災後重建工作中的先進做法和寶貴經驗。

  人們有理由相信,玉樹也一定會像“512”汶川特大地震後的四川一樣,崛起危難,涅槃重生。(吳歆)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分享到:
編輯:孫金誠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