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俄鎖定3名疑犯搜捕21名“黑寡婦” 多國加強安檢

時間:2010-03-31 11:15  來源:中國新聞網

  綜合媒體31日報道,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地鐵當地時間29日上午發生兩起炸彈襲擊事件,據信2名俗稱“黑寡婦”的女性自殺炸彈客對地鐵列車發起炸彈攻擊,目前造成包括2名女人彈在內的41人喪生,80余人受傷。俄30日舉行全國哀悼,領導人矢言將嚴懲發動襲擊者,對俄安全部門已經鎖定的至少3名嫌疑人以及21名“黑寡婦”發起搜索行動。爆炸案發生後國際社會表示譴責,多國加強了安檢措施。

  俄全國哀悼遇難者

  據報道,30日是俄羅斯全國哀悼日,大批民眾自發前往地鐵恐怖爆炸事件現場和教堂獻花祈禱,悼念遇難者。

  在“文化公園”站和“盧比揚卡”站內大廳,已看不到昨日爆炸後遺留的殘痕,只是警力明顯增加。不時有當地民眾默默上前,在大廳中央佈置的悼念處獻上鮮花,有人在默默流淚。周圍聚集了近百名民眾,表情凝重,秩序井然。

  “盧比揚卡”站地面旁邊就是灰黃色的聯邦安全局總部大樓。廣場上停著數輛警車,不時看到有人手捧鮮花走進地鐵口,而每個入口處都有一名警察在巡視。莫斯科整個城市看上去平靜如昔,如果不是半懸的國旗,人們可能不會想像到,29日,兩名女性自殺式恐怖襲擊者在莫斯科的兩個地鐵站實施爆炸,導致39人死亡,70余人住院的慘劇。

  領導人矢言嚴懲襲擊者

  俄羅斯總理普京30日發表態度強硬的講話,命令安全部隊找出製造莫斯科地鐵連環爆炸案的組織策劃者,矢言要將這些人“從陰溝裏挖出來”。

  他説,“我們知道他們(襲擊事件組織策劃者)現在已經隱藏了起來,”“但將他們從陰溝裏挖出來並將其置於陽光之下事關安全部隊的榮譽。”

  普京承諾,“恐怖份子將遭剿滅”。

  俄總統梅德韋傑夫在爆炸案發生後前往爆炸現場向遇難者獻花,以表哀悼。梅德韋傑夫表示,俄羅斯將毫不猶豫的打擊恐怖主義,並將反恐進行到底。

  同時,30日在會見公民社會體制及人權促進會代表時,梅德韋傑夫敦促立法部門加緊出臺新反恐法案,以增強交通系統和公共場所的安全,並稱需要對阻止恐怖行為的法案提高關注度。

  俄安全部門加緊搜捕嫌犯

  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已經找到了2名被炸得七零八碎的女性自殺式炸彈襲擊者身體的大部分殘骸,除一名女性的腰部部分沒有找到外,兩人還各有一隻手“失蹤”,仍然在搜尋當中。俄方還公佈了2名女人彈頭顱部分的照片。

  媒體報道指出,莫斯科警方通過監控錄影初步確定,盧比揚卡地鐵站自殺襲擊者為一名年齡較大的婦女。她在兩名年齡在二十歲至四十歲之間、體貌特徵為斯拉伕人的女性以及一名據信與此次爆炸案有關聯的男子陪同下,從莫斯科地鐵紅線(索科利尼基線)上的西南地鐵站(Yugo-Zapadnaya)上車。

  隨後,該名婦女在盧比揚卡地鐵站引爆炸彈,而這裡正是靠近俄羅斯安全總局大樓的地鐵站。俄羅斯執法部門已經開始根據監控錄影搜索陪同女人彈的這兩名女性、一名男性的蹤跡。

  另據報道,以上數人在前往莫斯科前偽裝成進貨商人,一同乘坐私人長途汽車,躲過警方的盤查,從高加索順利到達莫斯科。

  此外,俄羅斯媒體曾報道指出,其中1名女人彈年紀較輕,應該在18歲至20歲之間,與上述那名年紀較大的婦女一樣,有明顯的高加索人種特徵。

  據香港《大公報》網站報道,俄警方30日開始在北高加索地區尋找線索,以確定這2名女性的具體出處和身份。而在高加索地區,據報仍有21名“黑寡婦”。俄強力部門正根據已掌握的線索加緊緝兇。

  多國加強安檢措施

  國際社會對該起爆炸案表示嚴厲譴責。中國、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印度等國對地鐵爆炸案中的遇難者表示哀悼,並肯定俄方為打擊恐怖主義、維護國家安全所作的努力。歐盟、聯合國、北約等國際組織也紛紛表達了同樣的觀點。此外,車臣和印古什共和國領導每人平均對爆炸事件作出回應,並在行動上支援反恐。

  據報道,莫斯科地鐵爆炸案發生後,多國加強了對自己國家的安檢措施。

  莫斯科當局表示,將會加強4月4日復活節和5月9日勝利日的保安,除地鐵外,火車站和巴士等交通工具亦同樣包括在內。

  中國警方30日全面加大首都北京的軌道交通車站的巡邏和安全檢查力度,確保公共交通安全。

  美國首都華盛頓以及紐約等主要大城市30日都全面加強了對地鐵的安保措施,增派大批警察嚴加巡邏。

  另外,據香港《文匯報》網站報道,日本為避免可能出現的恐怖分子將炸彈貼身攜帶“矇混過關”上飛機的情況,東京成田國際機場將從今年7月起試行全身透視掃描機,對乘客實施全身“裸檢”,加強安檢力度。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分享到: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