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俄售印度百億美元軍火 學者稱不存在挾持中國

時間:2010-03-20 10:06  來源:廣州日報

  印度:為安撫麻痹民眾 武器成“精神鴉片”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副研究員柳豐華表示,達成大宗的軍火交易一般都會摻雜政治因素。柳豐華説:“印度一直希望提高自己在南亞乃至在世界的影響力,因此會進口想要的裝備,提高自己在南亞次大陸的軍事政治優勢。印度還一直追求成為在歐亞大陸甚至在國際上都具備影響力的大國。”

  宋曉軍則認為,印度精英當道,這次花錢買回的武器裝備就相當於“精神鴉片”,目的是告訴國民“我挺牛”。這次軍售協議最終達成的重要因素在於俄印兩國分別有供給和購買的需求。

  宋曉軍説,俄印協議對周邊國家不會造成太大衝擊。俄羅斯和印度都是大國,但是此次簽訂協議都只為解決國內問題。印度正處於工業化上升階段,一般國內會面臨民主熱情高、對國家安全警惕性高的局面,當社會矛盾在其國內沒有通過革命等形式讓“一股氣”消散時,這股氣就只能“發泄”到海外去,購買武器就是發泄的手段之一。實際上,作為一個地區性大國,印度買不買武器國家都安全,只不過印度需要用軍售、核電站等協議來安撫國內的年輕窮人。

  宋曉軍還預測説,今後,印度還會繼續購買軍火,仍然用“搖頭丸”來麻痹自己,但實際上仍然沒有捋順國內的社會關係,只是繼續用買武器的方法給國民打打氣,安撫老百姓,告訴大家“國家還有希望”。

  中國:俄軍售只為“自保” 不存在“挾持”中國

  對於俄印軍售協議“挾持中國”的説法,宋曉軍認為“不會有這個問題”。這兩個國家沒有故意聯手來設計中國,能主動設計中國的國家只有美國。俄印這次的行為只是為求“自保”。

  柳豐華則認為,俄羅斯與印度進行軍火交易很正常,俄羅斯和中國之間也有一些武器交易。在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日益加強的情況下,俄羅斯應該不會借著這麼一宗與印度的軍備交易來尋求遏制中國。但印度有趕超中國的政治意圖,肯定是有遏制中國的想法。

  柳豐華表示,印度對武器的需求量很大,所以必然會多元化地尋求合作夥伴,印度還曾經從英國採購過一艘航母。實際上,購買航母的協定並非此次達成的。按俄印最初簽訂的合同,俄應于2008年將航母交付給印度海軍。“印度與俄羅斯一直在這艘航母的改裝價格、改裝要求方面存在分歧,因此這次達成協定意味著俄羅斯交貨的時間距離現在越來越短。”

  對於這宗交易對美國“拉印製華”策略的影響,柳豐華認為目前難以確定,還得看美印原來的軍火交易水準,而且也需要考慮兩國之間相互的政治信任度等因素。美國確實希望加強美印關係“拉印製華”,但這些影響不是通過這麼一單交易就能馬上顯現出來的。

  美國:不高興俄印軍售 但不賠本搶生意

  有消息顯示,印度近年來的國防預算快速上升,除了向俄羅斯採購新型武器外,也把目光投向了美國等西方國家,購買了更多的美國和以色列武器。此外,印度一直嘗試發展國産武器項目,但均受技術問題、成本增加以及一再延期的困擾。

  不過,由於龐大的俄制武器庫存,使莫斯科能夠更容易地與印度簽訂一些大單,以為後者提供武器保養維修、升級換代及零部件。有關數據顯示,印度軍隊裝備的武器約70%來自俄羅斯。

  那麼,對於一直希望搶佔印度軍售市場的美國來説,這次的軍售大單意味著什麼呢?宋曉軍説:“美國的確不高興,但是俄羅斯賣得太便宜了,一下子就是航母、戰機加好幾個核電站。美國也希望能賣自己的軍火,但他們不可能賠本賣。”

  柳豐華則認為,美國會不會與印度進行更多的軍火交易、會不會向印度出售航母,這得看印度有沒有意向,也得看美國想不想進行這方面的交易。美國的確是希望插手印度的武器交易,而且已經介入了印度民用核電的開發。美國也會希望從價格、合作條件等方面為自己取得更大的優惠。不是説印度一提要求美國馬上就會賣,美國也會從政治角度衡量利弊。(記者彭玉磊)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港澳僑新聞

分享到: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