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直擊基層檢查怪現狀:糊弄“上面來人”出五大花招

時間:2009-12-25 10:28  來源:半月談

  直擊基層檢查、督辦之怪現狀

  記者 周偉 王勉 程士華 關桂峰

  林林總總的巡視組、檢查團、督導組輪番上陣,讓基層不堪重負。“上面來人裝模作樣走過場,下面接待認認真真搞形式”,一場場鬧劇“你方唱罷我登場”,半月談記者在採訪中目睹了一些怪現狀。

  覃鎮長的苦楚:

  “真想摘掉先進的帽子”

  廣西某鎮因為早年各項工作做得好,被戴上很多先進的“帽子”,成為當地名副其實的“明星鄉鎮”。

  然而,這個原本引以為豪的頭銜,卻成為現任鎮長老覃的一大負擔。他向記者訴苦:擔任鎮長一年多來,毫不誇張地説,從沒有週末,包括春節、國慶期間也是一樣。其中一個耗費大量精力的工作,就是應付上級來的檢查組、督導組和巡視組等。

  “正因為我們是先進,比如節能減排工作,是實行‘一票否決’的。因此,每年上級都要來檢查。縣裏來人了,覺得我們做得好,彙報給市一級,市裏檢查後加以總結又報到自治區裏,我們又成了自治區裏檢查必看的點。而且,每個檢查組來之前,有關部門、有關人員還要提前踩點,我們又要陪,實際上每級檢查組來一趟,我們要陪兩撥人。這樣算下來僅節能減排一項內容,省市縣三級巡視組,我們要陪6撥人。這還是每個級別的檢查組每年只算來一回,很多工作每年每個級別的檢查組都要檢查兩三次。每年有那麼多項目要檢查,有時真是讓人疲憊不堪。”

  記者了解到,這個鎮共有2萬多人,8個行政村,不到60名鄉鎮幹部。老覃説:“想想看,就這麼點人,要應付這麼多批次的‘上面來人’,根本忙不過來。我們一位副鎮長一人要對應計生、衛生、質檢、體育、教育、安監等6個系統。有時他分管的口多個部門下來,實在沒轍只好找人當‘托’,向他人‘求救’,還提心吊膽,生怕被上級發現他沒親臨現場,認為不重視而怪罪。其實,我心裏明白,他是多累,多苦。”

  “我有時真羨慕那些所謂落後、偏遠的鄉鎮,很少有人去。這些地方的幹部反而能過上正常人的生活,反而能有時間靜下心來謀發展,做實事。這種情況下,我們很難沉下來,更很難湊齊黨委委員開會,因為不是今天這個出去,就是明天那個出去,是真真正正的‘5+2,白加黑’,有時我實在不忍心,只好每隔一個月,允許部分幹部過一次雙休日。”覃鎮長無奈地説。

  “發自內心講,我從農家孩子一步步當上鎮長,真想能實實在在為我轄區內的老百姓做點實事,但是現在實際情況讓我迫不得已,內心很矛盾,真不知這種日子何時是個頭。”

  楊主任的煩惱:

  “恨不得把自己劈成幾瓣”

  “到了年底就是忙,疲於應付各種檢查。街道所有的幹部都派出去了,實在是分身乏術,我恨不得把自己劈成幾半。”江西某地城區街道負責人楊主任調侃道。

  楊主任這幾天頻繁往轄區內幾家企業跑。離元旦沒幾天了,可街道的財政收入任務還有300萬元缺口,壓力著實不小。這還不算,各種紛至遝來的檢查讓他有點喘不過氣來。

  計劃生育、信訪、維穩、民生……楊主任掰著指頭算,哪一項檢查都不能含糊,都得罪不起。就在他跑企業的時候,還不得不抽時間調度人馬,應付目前最緊迫的挑戰——這幾天隨時可能來的計劃生育抽查。

  “計劃生育檢查,我們一年要遭遇8次,省、市、區三級輪番上陣。”楊主任説,“檢查非常嚴格,我們造假越來越難。”

  年底的這次抽查,檢查組隨機決定檢查哪個街道,不僅要到府入戶查看,還要調閱派出所的檔案等。“一旦抽中了我們街道,留給我的準備時間只有半個來小時,沒有什麼造假的空間。”楊主任説。

  楊主任坦言自己不會造假,不過他比較擔心有些現象無法向檢查組解釋清楚。比如現在人員流動性大,有的進城務工人員在轄區租住,卻在別的地方打工。“抽查的時候如果這名務工人員不在家,檢查組很可能以為我們造假,覺得我們故意不讓他們見面,這種事我們還不好解釋。”楊主任説,“有些話恐怕要到餐桌上説了。檢查組辛苦查一天,工作餐我們還是要安排的,好好接待一下。”

  糊弄“上面來人”的五大花招

  一位在鄉鎮工作10多年的基層幹部説,“糊、唬”是基層幹部應付檢查、巡查、督辦的二字真經。對付“上面來人”,基層幹部靠糊弄過關;面對老百姓,則靠一個“唬”。對那些亂説話、不聽招呼的人,為了不讓檢查人員看出破綻,要用嚇唬的方式讓他們不敢説。

  安徽某縣的一名鄉鎮工作人員告訴半月談記者,為民服務件數也在考核的範圍之內。為了能完成指標,個別村幹部直接坐在屋裏就胡亂編造為村民服務的事情,比如村幹部王某3月份幫張家辦理了新生兒入戶手續,4月份幫李家辦理了就業證明等等。而有的鄉鎮幹部則自己坐在辦公室,僅僅憑藉農民戶口簿就能編造為民服務的事項。

  “反正檢查組也不會到村民家裏去詢問核實。哪怕有90%的事情都是瞎編的,檢查組也查不出問題來。”一名鄉鎮幹部“坦誠”地告訴記者。

  雲南一些基層幹部則把反檢查的招數總結為“編、湊、誇、蓋”:編,編造無中生有的成績;湊,湊出眼花繚亂的政績;誇,誇大似是而非的業績;蓋,掩蓋真實存在的問題。

  一名鄉黨委副書記向記者聊起了“具體的操作手法”:

  一是在接待上下工夫。高標準接待,住高檔賓館、吃珍奇佳肴、喝名酒、抽好煙、打麻將、唱歌跳舞、為其贈送紀念品,以聯絡感情。

  二是在選點上下工夫。檢查只往好的地方帶,儘量選交通方便、發展比較好的點應付檢查,把存在問題或做得不好的隱蔽起來,起到一葉障目的效果。偶爾遇到一些“較真”的檢查組,硬是要去某個工作落後的偏遠地點,最好的搪塞辦法就是,“去那個地方的路塌方不通”,總之檢查組也不熟悉。

  三是在彙報材料上下工夫。加入一定的水分進行彙報,並且儘量彙報最有特色的內容,把問題輕描淡寫,甚至直接避而不談。強調客觀因素多,主觀因素少。一些檢查組成員聽完彙報後,如果不了解情況,還會對彙報者産生“憐憫”。

  四是在溝通協調上下工夫。就是通過各種手段跟檢查組套近乎,拉關係,搞吃喝,以達到徇私舞弊的效果。

  五是在“群眾工作”中下工夫。比如把那些能説會講的人找來,並且進行簡單的培訓。當檢查考核組問到有關問題時,他們不會亂講話、講壞話。記者長期在基層採訪,對此深有體會。一些幾年前採訪的老實巴交的“典型”,現在説起話來一套一套的。

分享到: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