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消息 擔心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將會無果而終的人終於可以暫時松一口氣。對此次大會進程有著重要影響力的中美兩個大國,日前先後發佈了各自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在業內人士看來,此舉將對下月初舉行的哥本哈根氣候大會達成實質性協議帶來重要推動作用,而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發佈減排目標更將贏得國際社會的尊重。
北京時間前天晚間,美國白宮官員宣佈,美國總統奧巴馬將於12月9日出席屆時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白宮同時宣佈,美國將在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上承諾202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礎上減少17%。
就在上述消息發佈的數小時後,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研究部署應對氣候變化工作並決定,到202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並制定相應的國內統計、監測、考核辦法。會議還決定,通過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積極推進核電建設等行動,到202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左右。
“中美兩國幾乎在同一時間發佈上述減排方案,可能雙方事先有過溝通。”能源戰略專家、《科學時報》首席經濟學家武建東教授昨天在接受上海證券報採訪時指出,由於中美的溫室氣體排放相加佔到了全球將近一半的量,如果兩國能在減排方面有所行動,勢必會對氣候大會的召開以及談判進程帶來推動。
但他也指出,“各國在達成減排目標的背後,真實的背景是大國聯盟與大國合作的關係,其實質是推算出各國更換能源系統的路線圖和時間表。而中國為了在國際談判中獲得最大收益,應該與美國和歐盟同時進行談判,並讓對方先承擔歷史減排責任。”
“如果美國不合作,則中國不應過早作出承諾。”武建東説。
在他看來,國務院昨天提出的2020年我國單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標,表明中美兩國達成了以2005年為減排基準年的共識,而歐盟的方案則以1990年為基準年,“這相當於在基準年的確認上幫了美國一把,同時也意味著,這一基準年很可能成為哥本哈根大會的重要基準年。”
“但這一目標也使中國未來十年將進入到一個強制減排行動中。”武建東認為,中國應對減排目標的達成設置限制性條件,並保持一定的機動性,此外還應與歐盟和美國達成清潔能源技術合作的協定。
作為全球溫室氣體每人平均排放量最高的國家,美國是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關鍵參與者。發展中國家呼籲包括美國在內的發達國家到202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在1990年排放水準基礎上至少減排40%。然而,無論是美國國會眾議院業已通過的《美國清潔能源安全法案》,還是參議院正在討論的相關法案,所提減排目標均較低。(記者陳其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