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群眾遊行指揮部團隊:各族兒女向祖國敬獻生日厚禮

時間:2009-10-03 09:48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10月3日電(記者黃海 李江濤)“超過預期的完美,可以打100分以上!”首都國慶60週年群眾遊行指揮部藝術總監和導演組負責人陳蔚、策劃總監劉國超、音樂總監張巍、舞蹈總監楊梅等2日接受記者採訪時,不約而同地表示:盛大的群眾遊行隆重喜慶、歡快熱烈,完美表現了偉大祖國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偉大的民族精神,是各族兒女向祖國母親敬獻的生日厚禮! 
 
  陳蔚1日5時就趕到中央電視臺的演播間,代表群眾遊行指揮部協調、協助央視做好直播工作。她説,群眾遊行的元素是非常豐富和立體的,要確保轉播時各方陣、各行各業和各地的彩車一個不漏,又要把背景表演、音樂演奏、彩車上的代表性人士及相關表演等精彩細節一一呈現,還要展現城樓上領導人和觀禮臺上嘉賓與遊行群眾的互動,許多元素只能在特定時間給1到2秒的鏡頭,可謂轉瞬即逝,轉播難度很大。9月18日綵排之後,她的主要工作就是代表指揮部與央視溝通協調,確保電視直播完美呈現群眾遊行的所有亮點和精彩細節。她説:“10月1日的群眾遊行非常成功,電視直播效果也非常完美,整場群眾遊行如史詩般壯闊,如夢幻般美麗!”

  陳蔚説,群眾遊行的導演團隊從今年大年初一就集中開會並展開創意策劃,整個方案非常具有開創性、難度也很大,經過各方面的艱苦努力,最終都變成了現實,由18萬群眾在天安門廣場作了完美演繹。1日群眾遊行部分的音樂表現與閱兵的軍樂演奏有明顯區隔,開創性地使軍樂團、合唱團和民族打擊樂團結合起來,合唱團特別是童聲合唱團站得穩、唱得準,民樂隊打得歡,完美呈現了一場盛大的“廣場音樂會”,使遊行變得格外歡快熱烈。6節行進表演也是開創性的,將安塞腰舞等各種主要在原地表演的舞蹈改為行進式錶演,大大增強了藝術感染力。各族兒女精心打造的60輛彩車精彩紛呈,彩車上的代表性人士和表演人員熱情投入,航太英雄翟志剛、抗震救災英雄少年林浩等都是一遍遍參加合練,10月1日他們在彩車上表演時與行進隊伍、音樂演唱演奏都配合得很好。

  劉國超和張巍對群眾遊行中音樂的演唱演奏特別滿意。1日上午,劉國超站在天安門廣場國旗旗桿附近的樂隊演奏中心區觀看遊行。劉國超説,群眾遊行的音樂表現豐富多彩、激動人心,“廣場音樂會”的效果完全出來了,從現場可以看到,音樂的演唱演奏引起群眾極大共鳴。21首曲目鮮明表現了時代特徵和遊行主題,《東方紅》《春天的故事》《走進新時代》《江山》和遊行前四個部分《奮鬥創業》《改革開放》《世紀跨越》《科學發展》完美配合,《紅旗飄飄》與翟志剛重現太空出艙揮舞國旗瞬間完美配合、《我和你》與“北京奧運”方陣配合等,都非常貼切。

  劉國超對專為這次群眾遊行重新創編的《領航中國》特別推崇。他介紹,國慶群眾遊行首次出現領唱,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強和青年女高音歌唱家雷佳領唱了《領航中國》,兩位歌唱家精益求精,在9月30日晚上和10月1日淩晨多次通電話溝通如何配合,直到1日5時還在互相交流,當天兩人的演唱都非常好,表現準確、感情真摯、激情澎湃。兩位歌唱家事後接受電視專訪時都眼含熱淚地表示,這將是自己終生難忘而且不可複製的一次演出。他透露,最近音樂界將召開研討會專門研討《領航中國》的創作經驗。

  作為群眾遊行的舞蹈總監,楊梅對6節行進式文藝表演傾注了更多心血。在群眾遊行開始時,楊梅在天安門廣場中心區標示行進表演開始的“音樂線”邊上,坐在一張小板凳上觀看。她説,10月1日天公特別作美,陽光燦爛,遊行群眾臉上的笑容更燦爛,大家身穿的服裝特別亮麗,一節節行進表演感覺就像是飄過去的,讓人陶醉。

  楊梅説,為了確保行進表演成功,各方面付出了艱苦努力。為免影響整個遊行隊伍通過時間,安塞腰鼓表演直到9月27日還調整了動作,減掉了兩個動作。水袖舞表演《祝福祖國》的牡丹花道具車上計劃安排演員上去獨舞,但有關方面擔心安全一直下不了決心,演員也未能參加前期在天安門廣場的實地演練和綵排。大家對道具車作了幾次加固確保萬無一失,有關方面9月28日最終決定同意上人表演。一直跟隨團隊訓練的東方歌舞團女演員左思遠最終圓夢,10月1日她在牡丹花車上表演了精彩的獨舞。

  楊梅説,10月1日群眾遊行達到高潮時,成千上萬的青少年涌向金水橋,全場高唱《歌唱祖國》,天安門廣場成為花的世界、歌的海洋,她禁不住喜極而泣,與身邊的許多人熱情擁抱、互相祝賀。

  楊梅説,應該感謝的是參加遊行的18萬群眾,應該感謝的是13億人民。盛大的群眾遊行,是各族兒女共同敬獻給祖國母親的生日厚禮!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臺灣新聞 兩岸新聞

分享到: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