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布會 | 新聞人物

從貧困向全面小康邁進—人民生活水平連續跨越臺階 

時間:2009-09-11 08:57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9月10日電題:從貧困向全面小康邁進——新中國60年人民生活水平連續跨越臺階

  新華社記者 劉錚 周英峰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中國城鄉居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08年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分別為1.5萬多元和4700多元,而1949年為不足百元和不足50元。

  恩格爾係數連續下降 生活水平連上臺階

  新中國成立初期,黨和國家帶領人民迅速恢復生產,改善了居民的吃飯穿衣問題。但“文化大革命”把經濟推向崩潰邊緣,人民生活水平停滯不前。

  國家統計局報告指出,到改革開放前夕,城鎮居民剛剛脫貧,但仍在溫飽最低線上徘徊,家庭恩格爾係數(食物支出佔總支出比例)達57%以上;全國仍有2.5億農民處于絕對貧困線以下,整體上說農民還未跨入溫飽,恩格爾係數在67%以上。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隨著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農村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1984年經濟改革的重心轉移到城市,城鎮居民收入水平有了明顯提高。到1991年,城鄉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都已小于60%,基本解決了溫飽。

  1992年以後,經濟改革邁出了重大步伐,為居民增收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根據《全國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標準》測算,到2000年全國城鄉居民生活基本實現了總體小康。

   進入新世紀,中央先後出臺了逐步減免農業稅、實行糧食直補等前所未有的惠農舉措,城鎮分配制度改革進一步推進,城鄉居民收入快速增長,消費質量全面提高。2008年,城鄉居民恩格爾係數已經分別降至37.9%和43.7%。

  城鄉居民收入存款成倍增長 來源日益多元化

  國家統計局報告指出,60年來,中國城鄉居民的收入增長經歷了曲折─徘徊─騰飛的過程,經濟長期高速發展帶動城鄉居民收入實現了飛躍。

  新中國成立初期,黨和國家採取了一係列措施醫治戰爭的創傷,居民收入逐年提高。改革開放30年是城鎮居民收入增長最多的30年。2008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49年增長157.6倍,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8.5倍。

  2008年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761元,比1949年增長107.7倍。

  與收入增長相應,全國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從1952年的8.6億元增加到2008年的217885.4億元。

  收入來源日益多元化。改革開放前,農民從集體所得的工分收入是最主要的來源。目前,家庭經營收入成為農民收入的主體,工資性收入已經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2008年,城鎮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佔總收入的66.2%,比1949年下降了近24個百分點。經營凈收入成為城鎮居民收入的重要來源。

  衣食住行顯著改善 旅遊成為休閒度假新方式

  收入的明顯增加,使得城鄉居民消費水平大幅提高,從衣食住行到精神文化生活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和豐富。

  改革開放前,城鎮居民食品消費主要是以糧食為主的“主食型”。2008年,城鎮居民人均食品消費支出中,糧食支出只佔7.7%,比1956年減少34.9個百分點;肉禽蛋水產支出佔29.8%,增加11.9個百分點;在外就餐佔20.6%,比1990年增加12.7個百分點。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是改革開放前城鄉居民穿著狀態的真實寫照。如今,服裝的名牌化、時裝化和個性化成為人們的追求,成衣化傾向成為衣著消費的主流。2008年城鎮居民人均購買成衣7.7件,比1957年增長10倍。

  新中國成立前,城鎮居民每一間瓦房或土房住3至5人的戶佔到總戶數的70%多。2008年,城鎮人均住房使用面積增加到23平方米,自有住房擁有率達87.8%。截至2008年末,83%的城鎮居民家庭住在單元房中。

  改革前人們追求的自行車、縫紉機、手表已成為普通消費品,有的甚至淡出消費舞臺。彩電、電冰箱等也已為居民家庭普遍擁有。2008年,每百戶城鎮和農村居民彩電擁有量已分別達到133臺和99.2臺,每百戶城鎮居民擁有家用電腦59.3臺、移動電話172部。

  家用汽車、摩托車、電動車已開始進入家庭。2008年,每百戶城鎮居民擁有家用汽車8.8輛,比1997年增長45.3倍。

  旅遊成為居民休閒度假的新方式。從短途的城市周邊遊,到長假的國內遊、出境遊,2008年國內旅遊人數達17.12億人次,比1994年增長2.3倍。

  2020年完全可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

  國家統計局統計科學研究所從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生活質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資源環境六個方面對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進行監測。據測算,2008年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指數為74.6,比2000年提高了15.3個百分點,平均每年增加1.9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報告指出,按此發展趨勢,到2020年完全可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

  監測顯示,中國經濟發展穩步向前,社會和諧發展逐步改善,城鄉居民生活質量明顯提高,文化教育事業蓬勃發展,資源環境受到重視。

  同時我們應當看到,盡管經濟發展迅猛,人民生活總體小康,中國依然是發展中國家,農村存在大量貧困人口,城鎮收入分配差距較大,12.5%的家庭還住在筒子樓及平房中……進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沒有終點。

分享到: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