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布會 | 新聞人物

人民的選擇歷史的結論:新中國60年光輝歷程啟示

時間:2009-09-02 10:11  來源:人民日報

  再有不到一個月,我們將迎來新中國成立60年。

  這些日子,人們用不同的方式,向這不同尋常的60年致敬。媒體的專欄有紀念文章,學者的筆下有總結思考。億萬群眾也以自己的感悟,回憶曾以不同年齡和身份參與的這段歷史。

  該怎樣認識這60年?

  人生總會有幾個節點來標識生命的階段和質量,國家也一樣。

  1840年,1949年,2009年。將新中國60年的歷程,放在這樣的歷史坐標中,或許能更清晰地判斷,我們從什麼樣的位置出發,又走到了什麼樣的地方。

  這三個節點,涵蓋了五千年中華由“天朝上國”變為“劣等民族”的迷茫和憤慨,凝聚了一個古老國度從“東亞病夫”到“少年中國”的奮進和努力,標注著社會主義新中國從“站起來”到“強起來”的飛躍和巨變。它們串起了中國跌宕起伏的近現代史,呈現了中國波瀾壯闊的三個世紀,在大悲大喜、晦暗光明中,直觀地證明了一個真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有了共產黨,中國的面貌就煥然一新。

  任何一個政黨,任何一種社會力量,能否在民族的歷史進程中佔據應有的地位、發揮應有的作用,歸根結底,要看它能否遵循人民的意志,順應歷史的潮流,解決自己民族所面臨的最緊迫、最根本的問題。自1840年起,中華民族面臨兩大歷史性任務:救亡圖存、強國富民。中國共產黨正是在這兩次“大考”中,被歷史和人民推向了時代的潮頭。

  “強鄰環列,虎視鷹瞵。蠶食鯨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實堪慮于目前。”這是孫中山寫下的悲愴文字。鴉片戰爭後百余年間,民族危機日益深重,救國救民路在何方?許多政治力量都曾在中國的政治舞臺上傾力表演,但最終都成為匆匆過客。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億萬人民浴血奮戰,驅散黑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實現了幾代中國人夢寐以求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

  歷史和人民將我們黨推上了執政位置。各民主黨派當時向中國共產黨發出的一份賀電,足以代表全國人民的心聲:“四萬萬人掙脫數千年封建專制的枷鎖,洗刷一百年帝國主義欺淩的恥辱,這是一件無比痛快的大事……假如中國人民沒有中國共產黨,就不知道黑暗的日子何時才能終了。”

  以1949年為起點,中華民族的發展進入了新紀元。這個新紀元不僅把一個貧困交加、四分五裂的舊中國,變成了一個團結統一、前途光明的新中國,還把一個積貧積弱、一窮二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變成一個初步繁榮昌盛、充滿生機活力的社會主義國家。

  “我從來沒有預見到中國將成為世界上發展和增長最快的經濟體……沒有想到中國會成為當前穩定全球經濟的主要力量”。這是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的感喟。60年執政,中國共產黨帶領億萬人民,推動中國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歷史性轉變,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跡”。這短暫的60年,如此深刻地改變了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命運,改變了全球發展的格局和世界歷史的走向。

  救亡圖存,強國富民。把新中國這60年,放在百年中國現代化歷程上,放在民族復興的背景下,我們就會看到“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人民的選擇,歷史的必然”;就會發現“人民總是從歷史活動的實踐和比較中,不斷尋找能夠帶領自己前進的領路人”,而所謂政治倫理,最重要的便是始終有決心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終有能力解決我們民族所面臨的時代課題。

  也正因如此,小平同志語重心長地告誡我們:“中國由共產黨領導,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由共產黨領導,這個原則是不能動搖的;動搖了中國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亂,就不可能實現現代化。”

  “給中國共產黨執政打一個高分”,這是新中國成立60年之際外國友人的評價。而對億萬中國人民來說,60年歷史的一個重要結論是:共產黨的領導,是實現國家發展、民族團結、經濟繁榮、社會進步的根本保證。(何振華)

分享到: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