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中國將推進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 鼓勵森林認養冠名

時間:2009-08-22 13:49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8月22日電 據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務院辦公廳日前發佈關於進一步推進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的意見。意見提出,要充分發揮社會的推動作用,積極探索直接收購各種社會主體營造的非國有公益林,鼓勵社會投資、捐贈贊助、森林認養和冠名、國際合作等形式,投入工程建設。  

  意見指出,三北地區(西北、華北、東北防護林體系)生態形勢依然嚴峻,是中國沙化和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三北地區沙化土地面積佔全國沙化土地面積的85%,水土流失面積佔全國水土流失面積的67%。目前,這一地區森林覆蓋率遠低於全國平均水準,風沙、乾旱等生態災害發生頻繁,生態環境仍然十分脆弱,不僅威脅我國的生態安全,而且制約經濟社會發展。

  意見提出,力爭到2020年,使三北地區森林覆蓋率達到12%,沙化土地擴展趨勢得到基本遏制,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建成一批區域性防護林體系。到2050年,森林覆蓋率達到並穩定在15%左右,努力實現三北地區生態狀況的根本好轉。

  意見提出,要合理佈局防護林體系建設。要根據三北工程總體規劃,統籌兼顧與其他生態建設工程的關係,科學安排三北工程建設,確保目標統一,形成合力,取得最大成效。加快重點區域治理,依法劃定封禁保護區,從源頭上控制風沙和水土流失危害。

  意見稱,要因地制宜,科學配置林種樹種,不斷提高工程建設成效,建立以森林植被為主體、林草結合的生態系統。加大科技推廣和服務力度。工程建設要安排一定比例資金用於科技支撐。堅持依法治林,嚴厲打擊亂砍濫伐、亂捕濫獵、毀林開墾、非法佔用林地等違法行為,鞏固工程建設成果。

  意見強調,要加大工程建設投資規模,完善投資標準和投資結構,建立政府投入、社會參與的多元化長效投入機制。逐步加大中央投入力度,重點保證並優先安排重點治理項目建設。積極探索直接收購各種社會主體營造的非國有公益林。鼓勵社會投資、捐贈贊助、森林認養和冠名、國際合作等形式,投入工程建設。充分發揮社會的推動作用,採取入股、合作、承包等形式,鼓勵、吸引不同經濟成分依法參加防護林建設。

  意見提出,落實生態補償機制。按照森林分類經營的原則,工程建設區營造的生態公益林,符合條件的,分別納入中央和地方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範圍。嚴格治理責任,在工程建設區從事礦産資源開發和利用活動的經濟主體,要負責進行生態的修復和建設。

分享到:
編輯:焦瑩瑩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