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公安部:酒後駕車將納入銀行個人不良記錄

時間:2009-08-12 10:20  來源:人民日報

  近年來,酒後駕駛導致的事故越來越多,酒精正在成為越來越兇殘的“馬路殺手”。

  面對嚴峻現實,道路交通管理部門做了哪些工作?為什麼酒後駕駛屢禁不止?下一步將採取哪些措施整治酒後駕駛?近日,記者就此採訪了公安部交通管理局負責人。

  即將專項整治

  記者:我們時常看到或聽説:交警在檢查酒後駕駛。可見,公安交管部門在查處酒後駕駛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負責人:是的。近年來,公安交通管理部門一直將酒後駕駛違法行為作為交通秩序整頓工作的重點。近期,公安部交管局又將部署在全國開展為期兩個月的專項整治行動。

  在路面管理上,2007年以來,各級公安交通管理部門不斷強化對酒後駕駛等嚴重交通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在一系列全國範圍的整治行動中,都將酒後駕駛作為整治重點。今年2月20日、3月5日、3月20日的20時至22時,公安部組織3次酒後駕駛違法行為全國集中統一整治行動,僅2月20日當天,各地共出動警力10多萬人次,警車4萬多輛次,設立檢查點近1萬個,查處酒後駕駛1.2萬多起,拘留違法駕駛人3000多人。各地公安交管部門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有關規定,對酒後駕駛交通違法行為實施“零容忍、高壓線”,堅持依法嚴格從快處罰。

  此外,各地還針對轄區交通事故特點,組織開展區域性酒後駕駛違法行為集中整治。比如北京最近開展的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整治行動中,就集中警力特別嚴查酒後駕駛。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共查處酒後交通違法行為22.2萬起,比去年同期增長1.8萬起,上升8.7%。

  記者:除了查處,在預防層面,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做了哪些工作?

  負責人:全國公安交管部門歷來將酒後駕駛危害教育作為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的重點,在全社會形成 “開車不飲酒、酒後不開車”的良好氛圍。近年來,公安部平均每年投入600余萬元資金開展宣傳教育工作。

  難以全時空查處

  記者:在這樣查處的情況下,為什麼酒後駕駛還大量存在?

  負責人:當前我國交通參與者的交通安全意識和法制意識仍然比較薄弱,交通違法現象仍然比較普遍,特別是駕駛人酒後駕駛、無證駕駛、超速駕駛、疲勞駕駛等嚴重影響道路交通安全的行為還大量存在。至2008年底,全國近25萬交警,管轄公路長達373萬公里,即平均每名交警管理15公里公路(這還不包括所管理的城市道路)。因此,酒後駕駛違法路面查處只能在重點時期、重點時段、重點路段集中警力開展,無法做到全天候全區域覆蓋,總有存在僥倖心理的駕駛人鋌而走險。同時,“整治一段好一段”,整治一結束,酒後駕駛違法行為出現反彈的現象還比較多。

  此外,酒後駕駛多發生在夜間,駕駛人意識模糊,自控能力差,民警在攔車檢查時,危險性較大。2008年4月23日20時,重慶駕駛人張某醉酒駕駛將正在執行集中整治行動執勤任務的4名民警撞倒,造成1名民警死亡,3名民警受傷。

  

  力爭消滅在萌芽狀態

  記者:針對酒後駕駛的嚴重危害,下一步查處酒後駕駛有什麼舉措?

  負責人: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對在路面上發現的酒後駕駛違法行為,應堅決取締,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決不姑息;同時將進一步加強源頭管理,把酒後駕駛違法遏制在萌芽狀態。

  一是繼續嚴格查處酒後駕駛行為。各級公安交管部門將不間斷地開展酒後駕駛整治,進一步形成高壓態勢,對酒後駕駛的,該拘留的一律拘留、該吊銷駕駛證的一律吊銷駕駛證、該暫扣駕駛證的一律暫扣駕駛證。

  二是不斷加強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網路、手機短信等平臺宣傳酒後駕駛的危害性,號召全社會共同關注道路交通安全,使更多的群眾自覺參與到抵制酒後駕駛行動中來。

  三是完善部門聯動機制。會同文明辦等單位把酒後駕駛、闖紅燈等嚴重交通違法納入文明城市測評和單位內部管理考核,與全市文明單位評比和單位、個人評先評優掛鉤,凡酒後駕駛發生重大交通事故或醉酒駕駛的,實行“一票否決”。協調保監會、銀監會等部門,與車輛保險費率和銀行個人誠信體系掛鉤,凡酒後駕駛發生重大事故或醉酒駕駛的,提高車輛保險費率,納入銀行個人不良記錄。

  四是改進查處方式方法。一方面,規範酒後駕駛交通違法行為的查緝方法,強化民警自身安全防護的教育,減少民警在查處酒後駕駛交通違法行為時的傷亡。另一方面,創新查緝手段,應用新式測定血液酒精含量的科技裝備,提高查緝效率,減少因查處酒後駕駛引發的交通擁堵。

  五是加強立法調研。配合有關部門,積極開展立法調研,借鑒國際通行做法,修訂酒後駕駛的認定標準,細化酒後駕駛的處罰標準,加大對酒後駕駛交通違法的懲戒力度。(記者 黃慶暢)

分享到: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