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華工學子深入農民家中做調研 獲總理回復

時間:2009-06-13 16:50  來源:廣州日報

  廣州日報 消息:國際金融風暴來襲,農民工路在何方?2009年寒假,華南理工大學針對農民工問題展開了專項調研活動——“關注中國返鄉農民工社會實踐調查”。全校3000余名學生齊出動,深入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對返鄉農民工進行走訪調研。調研組通過對全校的調查結果進行匯總,完成了關於返鄉農民工問題的調查報告《2009,關注中國返鄉農民工社會調查文集》和數篇農民工問題專項論文。報告對於返鄉農民工的返鄉前就業狀況、返鄉後就業意向、就業面臨的困境與矛盾均作了調查分析,並提出相應的建議。

  近日,華工大學生將此調查報告送呈溫家寶總理審閱,並附上給溫總理的書信。隨後,總理的親筆批示很快送到華工。在批示中,溫總理盛讚學生對國家的關心,認為“他們的調查報告材料詳實,文風質樸生動,意見中肯,很有參考價值。”

  寫信給總理意外收到回復

  李登月是該校行政管理專業大四學生,也是調研報告的執筆人之一。他介紹,人們對返鄉農民工關注較少,有些自稱代言人的人對農民工的意願卻知之甚少,所以同學們才寫信給溫總理,並附上調研報告,希望能為總理了解農民工的情況提供參考。“當時我們並沒對收到總理回復抱太高期望,畢竟溫總理太忙了。”據悉,給總理寫信純粹是學生的自發行為,學校並不知道。不過,李登月強調,收到總理的回信確實很高興,但更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對改善農民工的境況有所幫助。

  農民工樂觀心態值得學習

  據介紹,調研過程中,學生們深入田間地頭,和農民拉家常,向“村官”了解各種數據,有的大學生就是從農村走出來的。參加調研絕非是獲取數據那麼簡單。參加調研的張權説,自己就是坐在田邊,與兩夫妻一起完成問卷,而他原計劃調研報告的寫作時間是兩天,但因想要表達的東西太多,他忙乎了整整一週。昨日,在專為調研舉行的座談會上,工商管理專業的大三學生董曉然坦言,自己在調研過程中最大的感受是“大學生應向農民工學習”。

  她説,許多大學生都認為自己有知識,有文化和心理上的優越感,但大學生更應學習農民工的樂觀、堅強的精神,很多農民工在金融風暴的影響下失業返鄉,在巨大的困難面前卻都樂觀面對。有農民工對她説“就算失業回到生我養我的農村照樣可以活下去,還可以選擇自己創業”。董曉然表示,作為大學生應該學習農民工這種樂觀,有勇氣面對困難。

  李登月認為,目前面臨就業問題最為嚴峻的兩大群體是大學生和農民工,但與大學生相比,農民工被關注度要低,大學生對農民工的了解也很不夠。參與調研的李俊傑家在農村,通過調查,他最大的感慨是自己對農村認識還很不夠。“雖然出身農村,但一直讀書,我們真正在農村生活的時間有多長?”“農民工渴望被關注。”他介紹,在家鄉做問卷調查時,一位村民拉著自己的手聊了一上午,他需要傾訴。(文/記者徐靜 通訊員劉慧嬋)

  溫總理批示

  華南理工大學數千名學生利用寒假時間深入到28個省區市,開展了關注中國農民工的社會實踐調查活動,提供了大量事實和數據,分析了造成農民工問題的深層次原因,反映了返鄉農民工的困難和需求,提出了進一步做好農民工工作的建議,他們的調查報告材料詳實,文風質樸生動,意見中肯,很有參考價值。請人力資源部和社會保障部參考研究。他們的思想、熱情和活動,充分體現了當代大學生對於國家、人民、民族的關心和熱愛。請教育部以適當方式予以鼓勵,並作宣傳報道。

  華工學生給溫總理的信

  敬愛的溫總理:

  您好!我們是華南理工大學的學生。這封信,承載著華工7萬名學子對中國農民工問題的熱切關注,帶著虔誠的企盼,一路跨越珠江、長江、黃河,終於送至您手中。能讓遠在千里外的您,了解我們當代中國大學生對於國家、人民、民族的關心,我們倍感振奮。

  2009年寒假,由學生倡導,在學校團委的支援下,我們組織開展了針對返鄉農民工問題的專項調查活動——“關注中國返鄉農民工社會實踐調查”。全校數千學子一起行動,深入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對返鄉農民工進行走訪調研。此次調研共回收問卷3679份(包括村級調研和個人調研),完成調查報告738份。

  您曾對我們説:“要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的學風;要有追求真理的勇氣;要樹立對國家和人民強烈的責任感。”您叮囑我們要經常地仰望天空,學會做人,學會思考,學會知識和技能,做一個關心世界和國家命運的人。我們領會了,記住了,更踐行了。這一次,我們也要為總理分憂,去關心您最操心的事情!
 

分享到: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