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中國新一輪地方政府機構改革的進程已經開始提速

時間:2009-03-31 10:04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資料圖片:8月25日,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在北京召開地方政府機構改革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中央編委委員馬凱出席會議並講話。 新華社記者 劉建生 攝

  “國務院機構改革基本完成,地方機構改革穩步推進。”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總結了2008年我國行政體制改革的成果,並提出2009年“加快地方政府機構改革”。中國新一輪地方政府機構改革的進程開始提速。

  新形勢下改革刻不容緩

  在過去的一年裏,國務院機構改革的任務已告階段性完成。目前,全國範圍的新一輪地方政府機構改革已進入最後審批和實施階段。截至2009年2月23日,已有27個省區市上報了省級政府機構改革方案,其中上海、陜西等21個省區市的方案已獲中央批准,正在組織實施。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機構改革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中,探索地改革了五次。五次改革,適應了中國經濟體制變革的需要。“但成效還不是很顯著,存在的問題還比較多。”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説。

  他指出,地方部門設置不合理、多頭管理、政出多門,民眾辦事難;行政審批手續繁雜,辦事效率低;行政運作成本高,政府自身費用過多;權力濫用,以權謀私等等,這些是地方政府被民眾詬病最多之處,也是衡量機構改革成效的關鍵所在。

  伴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行政體制改革的滯後,已經嚴重阻礙了經濟體制改革。分散管理的行政機關不僅增加了改革的成本,而且扭曲了改革的方向。以能源為例,在拆分能源企業之後,能源生産的上下游環節分別隸屬於不同的管理部門,能源的節約利用政策遲遲無法落到實處。

  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國家行政學院院長馬凱表示:深化地方政府機構改革,是新形勢下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必然要求。

  地方政府機構改革凸顯亮點

  新一輪地方政府機構改革思路清晰,四大亮點凸顯。

  亮點一:鼓勵地方因地制宜

  《關於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要求“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鼓勵地方結合實際改革創新”。依據中央精神,這次改革既堅持原則性,又強調靈活性,為地方因地制宜改革預留了廣闊的探索空間。

  近日,北京市正式啟動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這次改革有一個特點,以民生和民意做導向,沒有完全對接中央的大部制改革,而是根據自身特點裁撤並設立了有關機構。

  

  3月30日,北京市副市長程紅(左)為調整後的北京市商務委員會揭牌。北京市政府機構調整日前正式啟動,預計將於2009年上半年完成。新華社記者 公磊 攝

  亮點二: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

  按照中央政府的要求,此次政府機構改革的核心是轉變政府職能。並要求加快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仲介組織分開,把不該由政府管理的事項轉移出去,進一步下放管理許可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減少行政許可。突出強調地方政府要更好地履行職責,增強地方提供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的能力。

  湖南省努力構建服務型政府,致力於優化經濟發展環境,2008年以來,共取消行政審批項目169項,精簡幅度達23%;同時取消和停止徵收62項行政事業性收費,減少收費10多億元,惠及企業和群眾。

  亮點三:“責任”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以襄汾潰壩事故和三鹿問題奶粉事件為標誌,“行政問責風暴”在2008年顯現出鮮明的特色,問責範圍之廣、問責級別之高為近年來所罕見。與此同時,人們已不滿足於單一的“風暴”,進而關注行政問責的制度建設。建設責任政府成為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的目標之一。

  “給你配權、配人、配錢,權力與實現目標之間,就必須建立明確的因果關係。”中編辦副主任吳知論表示,政府的權力範圍和手段,要求政府應當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只有突出了責任,才能厘清權力的範圍。改革將積極探索強化責任的途徑及方法,推進政務公開、績效考核、行政問責。

  亮點四:以大部制改革為方向

  推進大部制改革是此次地方政府機構改革的一個重要特點。據專家介紹,此次地方政府探索“大部制”改革,將在農業、工業、交通運輸、城鄉建設、人力資源、文化領域、食品藥品等七個方面加強統籌協調,這與國務院機構改革並不完全一致。

  重慶加大整合力度,將原有的市農辦、市農業局、市農機局、市農綜辦4個部門資源整合,成立新的市農委,減少了16個處室,50多名人員,在2008年全市執政為民考核中,綜合排名第六,充分顯示了大部門的優勢。

  各地還對議事協調機構、部門管理機構、自定行政機構和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進行了清理規範。據統計,改革後全國各省區市共減少副廳級以上機構80多個。

  今年啟動市縣級政府機構改革

  中編辦主任王東明表示,2009年上半年將重點抓好省級政府機構改革方案的組織實施,把制定和完善省級政府部門“三定”規定作為實施省級政府機構改革方案的中心環節,通過“三定”工作,把改革的各項要求落到實處,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突出強化部門責任,著力理順職責關係。

  從時間進程看,到2009年年中,省級政府機構改革應當基本完成,並同時啟動市縣級政府機構改革、提出改革的要求以及預案。

  按照中央部署,今後5年要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深化政府機構改革,加強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設,為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總體目標打下堅實基礎,到2020年,建立比較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

  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可能單兵突進,也不能期待畢其功於一役。同時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改革的深化,也會産生許多新的問題,需要通過進一步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來解決。(嚴冰 黃茜)
 

分享到: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