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面向光明的未來--溫家寶參加北川中學開學典禮側記

時間:2008-09-02 08:34  來源:新華網

  9月1日,正在四川地震災區考察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到設在四川長虹集團培訓中心的北川中學臨時學校,參加正在這裡舉行的秋季開學典禮。新華社記者 黃敬文 攝


  9月1日,正在四川地震災區考察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到設在四川長虹集團培訓中心的北川中學臨時學校,參加正在這裡舉行的秋季開學典禮。新華社記者 黃敬文 攝


  新華網四川綿陽9月1日電(記者 李斌 黎大東) 9月1日,是災區中小學新學期開學的日子。

  正在四川地震災區考察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一大早就來到設在四川長虹集團培訓中心的北川中學臨時學校,參加正在這裡舉行的秋季開學典禮。

  “請肅立,出旗!”4位學生高擎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步入操場。溫家寶和全場3000多位師生一起靜立注視。

  “512”汶川大地震後,北川中學在地震中損失慘重。此前,溫家寶已經三次前往北川中學看望師生:5月14日,溫家寶就來到了北川中學,他在廢墟前,呆了很久,要求救援隊伍千方百計營救;5月22日,溫家寶重返四川災區指導抗震救災,第二次來到正在清理場地、進行衛生防疫的北川中學,他沒有戴口罩,站在那裏為遇難的師生默哀;5月23日上午,溫家寶又來到設于四川長虹集團培訓中心院子裏的北川中學臨時學校,鼓勵大家“面向光明的未來,昂起倔強的頭顱,挺起不屈的脊梁,燃起那顆熾熱的心,向前,向光明的未來前進”,並在高三(1)班的黑板上用粉筆寫下“多難興邦”4個大字。

  “升國旗,奏國歌。”開學典禮主持人、北川中學黨總支書記張定文宣佈。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伴隨著雄壯的國歌聲,五星紅旗在旗桿上冉冉升起,總理和師生們都抬起頭,一邊齊聲合唱,一邊行注目禮。

  稍頃,五星紅旗高高升起在旗桿的頂端。藍天白雲下,顯得格外鮮艷。

  在熱烈的掌聲中,溫家寶走上旗桿臺,面向3000多位師生站立:“同學們,老師們,地震過去整整110天了。北川站起來了,北川中學站立起來了。獨立無懼、堅忍不拔,靠自己的雙腿站立起來了。”

  掌聲猶如春潮,卷過全場。

  “這場地震給北川人民,給全校師生帶來了很大的磨難,也使我們經受了很大的鍛鍊。我們懂得一個道理,就是在災難面前,只要勇敢面對,就一定能夠克服困難、戰勝災害,獲得新的生活。”

  溫總理微微停頓,接著説:“如果説,從這場災害中我們得到了什麼?我以為,最重要的是要永遠面向光明的未來。正如太陽總會出來一樣,未來永遠是光明的!”

  溫家寶又對全場的師生們説:“在我們舉行秋季開學典禮的時候,我們忘不了在這場災害中死難的同學們、老師們,他們永遠銘記在我們心中。我們也懂得一個道理,一個民族的災難總會由民族的進步來補償。但這靠誰?靠什麼?靠青年,靠青年的努力和奮鬥。我相信,北川中學一定會形成一種新的校風,展現一種新的精神面貌,那就是自強不息、奮鬥不止!”

  燦爛的晨光下,掌聲再次響起。

  等掌聲稍息,溫家寶寄語北川中學的師生:“我希望,北川中學的同學們、老師們,要用自己刻苦的學習,不屈不撓的精神,高尚的品格,為人民、為人類服務的理想,來贏得尊嚴、贏得榮譽。我相信,北川中學一定能夠做到這一點。”

  “今天的開學儀式具有象徵意義,象徵新生活的開始、新的學習的開始。同學們要謹記災害帶給我們的經驗、教訓,努力學習、奮鬥,將來和北川人民一道,把北川建設得更好!這就是我希望你們做的,也相信你們一定會做到!”溫總理最後説。

  “我們一定牢記總理的囑託,積極向上、勤奮學習,以優異的成績報效祖國!”張定文表示。

  “溫爺爺好!”“總理好!”……操場上,同學們的聲音此起彼伏。

  溫家寶專門繞過一片灌木,來到20多位在地震中受傷、坐在輪椅上的同學們中間。溫總理伸出手,和每一位同學有力握手。最後,他望著這些受傷的孩子們,大聲説:“要堅強!”

  離開的時間到了。溫家寶走向汽車。忽然,他回過頭來,向學校領導詢問李軍老師來了沒有?原來,不久前,高三(1)班班主任李軍老師致信總理,向總理彙報全班69名學生有50多位考上了大學,並表示今後將繼續努力工作。在信的後面,許多學生還每人都給總理寫了一句話。

  “你們的信,我收到了。”溫家寶對好不容易從人群中擠過來的李軍説,“可能寫信的許多孩子都已經到大學報到,離開北川中學了。請你代我向孩子們轉達問候。”

  總理的車隊要離開了。驀然回首,臨時學校的大門門楣上是幾個醒目的大字──“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分享到: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