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劉奇葆:災後恢復重建杜絕形式主義和形象工程

時間:2008-08-27 11:14  來源:人民網

  災後恢復重建,最需要恢復和重建的是民生。離開了民生這個基點,建什麼、怎麼建,都失去了救災本來的意義。把民生擺在第一位,就抓住了重建的根本,就是真正對人民負責、對子孫後代負責。搞任何形式主義、形象工程,都是對人民的犯罪,對良知的踐踏,必須堅決杜絕。

  災後重建,一磚一瓦鑒民心。每一項工作都展示著黨委政府的形象,絕不容有絲毫的懈怠,以民生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每一個項目都承載著災區人民的期盼,絕不容有絲毫的馬虎,必須以優先解決民生問題為基點,使老百姓住有所居、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每一分錢都凝聚著全國人民的支援,絕不容有絲毫的浪費,必須用在群眾受益的關鍵處,花在恢復重建的刀刃上,實現使用效益的最大化,使災後恢復重建的過程成為人民得實惠的過程。

  災後恢復重建,必須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從“敬”中發現規律,得到寶貴智慧;從“畏”中吸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要科學決策,科學規劃,充分汲取各方意見,組織專家對重大事項深入論證,堅決克服僥倖心理、怕麻煩的思想和一味求快的心態。要尊重民願、集中民智,最大限度地調動群眾重建家園的積極性。各項工作都要從長計議,按規律辦事,經得起實踐和歷史的檢驗。

  災後恢復重建,建設品質是“生命線”,更是“經濟線”、“發展線”。要高度重視建築品質,提高抗震設防標準,尤其是學校、醫院等重要公共設施要充分考慮避險避難的需要。絕不能因為怕花錢就降低標準,絕不能因為趕進度就忽視品質,做到災後恢復重建不留隱患、不留遺憾、不留包袱,這也是對人民負責。

  如果説,搶險救援和安置受災群眾是百日攻堅,災後恢復重建將是千日奮戰,是百米衝刺後的萬米長跑。我們一定要以科學的態度、務實的作風、超常的工作,告慰逝去的生命,回報社會的支援,滿足人民的期待,加快建設災後美好新家園。

分享到:
編輯:田雲鵬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