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眾志成城 共克時艱--全國人民支援抗震救災全記錄

時間:2008-06-01 14:26  來源:新華網

  5月3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前往陜西地震重災區漢中市,察看災情,指導抗震救災工作。這是胡錦濤在寧強縣廣坪鎮金山寺村,看望正在救災帳篷內接受治療的受傷村民。 新華社記者鞠鵬攝

  新華網北京6月1日電(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挫折,是對國家意志的考驗。

  磨難,是對民族精神的砥礪。

  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芮氏8級地震,造成重大的人民生命財産損失。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13億人迸發出同一個感天動地的聲音--

  汶川,我們與你在一起!

  災難前,我們相互守望;危難中,我們更加堅強。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的堅強領導下,舉國大馳援迅速、有序地展開……


  緊急應變,萬眾一心。以舉國之力抗擊突如其來的特大地震災害。緊要關頭,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充分展現

  在抗震救災的10多個爭分奪秒的日日夜夜裏,中南海始終與災區人民心連心。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向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發出號召--

  大力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萬眾一心、眾志成城,迎難而上、百折不撓,共同奪取抗震救災鬥爭的勝利!

  災情緊急,舉國動員。

  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有條不紊地緊張運轉。從12日至31日,總指揮部已經召開會議15次,對抗震救災作出一系列具體安排。總指揮部下屬的9個工作組連續工作,高效運轉。一道道指令,一項項部署,從總指揮部發向四面八方、落實到災區的每一個鄉鎮村寨……

  向著地震災區,集結!--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的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各方面緊急行動、全力以赴。部隊官兵、公安幹警、醫療人員和專業救援隊伍以最快的速度,想盡各種辦法,奔赴災區。

  這是一次超越1998年抗洪等歷次搶險救援的“水、陸、空”全方位的子弟兵大動員--

  震後10多分鐘,軍隊處置突發事件領導小組辦公室立即從北京發出情況通報,解放軍應急預案緊急啟動。

  震後第21分鐘,成都軍區派出查看災情的4架直升機起飛。駐災區的成都軍區6100名官兵和武警四川總隊3000余名官兵緊急出征,採取多種辦法南北並進開赴救災一線。

  震後不到10個小時,已有2萬名解放軍和武警官兵到達災區開展救援。另有3.4萬名官兵通過空運和鐵路趕往四川地震災區。

  2萬!5萬!11萬!13萬!伴隨著搶險救援隊伍數字的節節攀升,坍塌的房屋下,斷裂的橋梁旁,陡峭的山路上,隨處可見人民子弟兵忙碌的身影;80位將軍和2500多名師團職領導幹部,衝在抗震救災的第一線。截至30日24時,搶險救災人員已總計解救、轉移782004人,從廢墟中挖掘出來的生還者6541人。

  力量向災區集聚,援助向災區聚集--集中力量辦大事,社會主義國家的這一鮮明制度優勢,在災害中再次生動展現。

  各地各部門緊急應變,組織救援,相關救災機制迅速啟動。

  --中國地震局第一時間組織救援隊飛赴災區,在震後6個多小時就抵達災區。

  --來自全國各地的醫療隊迅速向災區進發。截至5月27日,共有139642名醫療衛生人員參加了抗震救災工作;其中,投入四川災區的就有9萬多人,醫療救治隊伍覆蓋到災區每一個受災村莊和受災群眾臨時安置點。

  --到5月15日,全國所有的民用機場均納入抗震救災範圍,1000多架飛機隨時可運送救援人員和物資。

  ……

  地震使大量房屋倒塌,1000多萬受災群眾的安置成為當務之急。

  民政部在震後2小時就從西安中央救災物資儲備庫緊急調撥5000頂救災帳篷。來自全國各地的物資源源不斷向災區運來。截至31日12時,向災區調運的救災帳篷共計67.89萬頂、被子437.15萬床、衣物1075.40萬件、燃油59萬噸、煤炭120萬噸。

  教育部派出工作組,深入災區,協助建設臨時學校,對災區教學、高考等及時出臺具體辦法,要求各地積極接收災區學生入學。衛生部在第一時間組織調派一支支醫療隊伍奔赴災區投入救援的同時,還採取一系列措施,認真落實災區疫情監測和每日疫情報告,確保災區無重大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

  交通、鐵路、水利、通信等部門也緊急啟動應急方案,抽調精兵強將,開足馬力,全力以赴解決制約抗震救災的“瓶頸”問題:受災最嚴重地區的道路、通信等受阻情況得到突破性解決。到17日夜,通往汶川、北川、青川、平武、茂縣、理縣等重災縣的公路都已經搶通,實現了救援力量進入所有災區縣的目標;成都地區通信也基本恢復正常。到目前,全部堰塞湖等易發次生災害已全部被納入監測範圍。

  ……

  5月21日出版的新加坡《聯合早報》,如此評價中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抗震救災:地震發生後的救援行動,“展示著中國的理性和進步,顯現著一個大國的組織能力和面對突發事件應有的臨危不亂”。

  應對災害,國力為基。從中央到地方,從部門到企業,各地區各部門傾力支援的背後,是改革開放30年積蓄的實力

  一部人類發展史,也是人與自然的關係史。自然災害導致的人類劫難,不僅錘鍊著一個民族的意志,也考驗著一個國家的國力。

  這是一組令人難忘的數字--

  汶川特大地震後,財政部在5月12日當晚就向四川省緊急下撥了7億元的地震救災資金。隨著災情嚴重性和抗震救災需要的進一步明確,財政投入連日“翻番”地漲:

  --到14日,災後第3天,中央財政已累計下撥救災資金11.1億元;

  --到20日,災後第9天,財政救災總投入超過117億元;

  --到26日14時,財政救災總投入達到了166.26億元;

  --截至31日12時,各級政府共投入抗震救災資金225.78億元,其中中央財政投入182.98億元,地方財政投入42.8億元……

  汶川大地震後,國務院決定在3個月內向災區困難群眾每人每天發放1斤口糧和10元補助金;3個月內為地震造成的“孤兒、孤老、孤殘”每人每月提供600元基本生活費。

  為及早謀劃和適時開展恢復生産和災後重建工作,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舉全國之力多渠道籌集災後重建資金。中央財政今年先安排700億元,建立災後恢復重建基金,明後年繼續作相應安排。

  5月22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舉行第四次委員長會議,聽取國務院關於四川汶川大地震抗震搶險及救災工作情況的彙報。會議明確表示,支援國務院集中財力投入抗震救災的安排,“以抗震救災、保障災區人民生活為根本,一切從抗震救災工作實際情況出發,需要多少給多少”。

  一項項含金量十足的舉措,一句句鏗鏘有力的話語……這一切,都離不開改革開放30年積蓄的雄厚國力。

  與32年前發生唐山大地震時相比,今天的中國經濟蓬勃發展,物資儲備充足,企業充滿活力,人民生活富裕。國強,使得我們“舉全國之力抗震救災”有了堅實基礎;民富,使得危難關頭社會各界挺身而出有了更壯的底氣--

  5月15日,在不到一個小時內,17家企業在全國工商聯就捐贈了3700萬元的現金和物資。

  5月18日,在《愛的奉獻》抗震救災大型募捐活動上,逾15億元人民幣的現場募款,創下了我國募捐活動的最高紀錄。

  5月27日,86家中央企業通過中國紅十字基金會設立“512災後重建中央企業援助基金”,向地震災區捐款3.5336億元人民幣。截至5月26日17時,共有150家中央企業捐款捐物32.07億元。

  涓涓細流,匯聚成川。截至31日12時,全國共接收國內外社會各界捐贈款物401.02億元,實際到賬捐款360.08億元。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災區需要什麼,我們就支援什麼”,成為各地共同的行動--

  25日18時,北京大紅門貨運站。“搶10675號”專列隆隆駛出,奔向災區。42節車皮裏裝滿了節能屋、帳篷和大量的牛奶、食品、藥品、瓶裝水、棉衣、棉被及其他生活用品。

  與此同時,在上海,在浙江,在廣東,在重慶,在河南,在江西……在南海之濱,在雪域高原,在松花江畔,在美麗的草原……全國各地捐助的救災物資源源不斷地向災區匯集。

  在本地帳篷儲備告罄、對口支援單位仍急需帳篷的情況下,廣西想方設法回收了一大批帳篷精心修補後緊急發往對口支援的四川省黑水縣災區--全國已有21個省區市開始了對口支援災區行動,幫助解決災區群眾的基本生活,協助災區恢復重建和發展經濟。

  這是一次規模浩大的轉移行動--

  連日來,一趟趟緊急轉移災區重傷員的專列、專機從四川災區奔向廣州、西安、天津、濟南、上海、南京、昆明、石家莊……截至31日12時,因地震受傷住院治療合計89818人,已出院59877人。重慶、湖北、廣東、湖南、山東、浙江、江蘇等20個省區市共接收四川傷員9245人。

  這是一幕振奮人心的生産場面--

  浙江湖州一家企業承擔了為災區生産5萬頂帳篷的緊急任務。縫製車間裏,500多臺縫紉機在不停運轉,800多名工人緊張地工作。為給1400多萬受災群眾提供遮風避雨的臨時住所,全國各地的救災帳篷、救災過渡安置房生産企業,正加班加點,24小時不間斷地加緊生産。

  雄厚的國力,來源於長期的發展;奪取抗震救災全面勝利,更要靠發展。

  一手毫不鬆懈地抓抗震救災工作,一手堅定不移地抓經濟社會發展--根據中央的統一部署,各地區各部門紛紛行動起來。

  每一次災難,都是一種洗禮;每一次危機,都是一次重生。儘管抗震救災依然處在緊要關頭,確保中國經濟列車平穩較快前行的任務格外艱巨,萬眾一心、奮發圖強的中國人民一定能克服一切困難,奪取抗震救災和經濟社會發展兩場硬仗的雙勝利。

  生命至上,愛心無價。全國人民向災區伸出溫暖的手,危難中展現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激勵人們共克時艱,重建家園

  淚水,為同胞飛灑;災難,讓我們堅強。危難面前,中華民族再次爆發出驚人的凝聚力,億萬普通人在第一時間伸出了溫暖的手--

  “我們是農民,有的是力氣,這點活算什麼,我們來就是想為災區出點力!”得知四川發生特大地震後,來自山東莒縣洛河鎮東皂湖村的10位村民開著一輛農用三輪車,顛簸了四天三夜,行程3000多公里,趕到了災區,在安縣黃土鎮幫助修建受災群眾安置點。

  “這些兄弟每天早晨3點剛過就起床,清掃垃圾、整理要分發的食物;每天晚上10點多了才吃飯,有運物資的車來,他們總是跑到最前頭。”在安置點專門負責指揮交通的文光建説起這10個農民兄弟時聲音哽咽。

  當突然降臨的災難將6萬多同胞的生命瞬間吞噬,當無數張曾經的笑顏被滾落的淚水遮蓋,農民、學生、工人、教師、商人、轉業退伍官兵……各行各業的普通人,用自己平凡的雙手書寫著偉大。

  “因為我還活著,所以我要來”--這是一位普通商人陳岩的話語。地震發生當晚,陳岩和他的妻子一起,立刻帶著捐贈物資趕到綿竹。曾經從事過搜救工作的他,毅然加入到搜救隊伍中,最艱難的一次救援時間長達40多個小時。在穿著統一服裝的救援隊伍中,身著便裝的陳岩身影雖然單薄,卻是那麼令人感動。

  “這地方比較危險,為了掙錢我們不會來,但是為了救災,我們就趕來了。”在寶成鐵路109隧道抗震搶險第一線,來自陜西寶雞的牛金華開著一輛貼著“義務賑災”橫幅的大型挖掘機一刻不停地忙碌著。

  “我就是四川人,也是殘疾人,腰椎受過傷,家鄉遭了災就要回來作點貢獻。” 來自大慶油田的退休工人楊立凱,帶著家裏所有他認為能用上的東西來到災區。

  ……

  真情無疆界,大愛越時空。捐款、捐物、義演、義賣……災區以外的人們,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表達著對災區人民深切的關愛。

  “想到被壓在廢墟下的孩子,聽到媽媽為了孩子聲嘶力竭的呼喊,看到解放軍戰士用兩手拼命地扒石塊救人,我的心都要碎了。”36歲的袁安惠是貴陽市開陽縣龍水鄉龍江村的一名普通農婦,四川汶川發生地震後第二天,袁安惠賣掉了4只羊,把1000元賣羊款全部捐給了地震災區。

  10元、100元、500元……從北京,到香港、澳門、臺灣;從政府機關,到企事業單位;從青年學生,到解放軍戰士;從白髮蒼蒼的老者,到童稚天真的孩童……人們用各種方式,慷慨解囊,支援災區。

  這是一筆特殊的黨費:廣大黨員幹部用自願交納“特殊黨費”的形式,表達了共産黨員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深厚情感。截至25日,已收到的“特殊黨費”達到17.73億元。首批1億元“特殊黨費”已經轉交四川省抗震救災指揮部統一安排使用。

  愛心無價,血濃于水。

  汶川大地震發生當天,一條短信在貴州各地迅速傳播:“請大家轉告大家:雪凝中,全國人民支援貴州;抗震災,貴州人民獻份愛心。”14日一早,貴陽市人民廣場上數千人冒雨在獻血車前排起了長長的隊伍。一名婦女抱著嬰兒,冒著大雨跑到獻血車旁,全身已被淋濕,懷中的嬰兒還在不停地啼哭。“大姐,到我前面來吧。”這時,幾名排在隊伍前方的市民立即讓出位置,護送這位媽媽上了獻血車。

  5月12日深夜至13日淩晨,在不斷有明顯震感的成都市,寒冷的夜風擋不住暖人的溫情。上千人排著長隊自發到位於成都市林蔭街獻血點無償獻血。這中間,有六七十歲的老人,也有剛從學校畢業的年輕人。參加工作多年的老醫師喻培彬感動地説:“從沒看到過這麼多人踴躍獻血,而且是這麼迅速、不顧安危地趕來。”

  北京、西安、上海、南京、濟南、貴陽……一位位普通百姓在一個個獻血點前排起長龍。“請將我的血液快點送到災區”,成了各地民眾共同的心聲。

  ……

  為受災的同胞製作一張心意卡、祝福卡,給痛苦的人們傳送溫情的短信,通過電波一次次播放親人平安的消息,含著熱淚在部落格裏記下感動自己的瞬間……2008年的這個初夏,真情和關愛,把13億人緊緊凝聚在一起。

  以人為本,生命至上。虛擬的網路世界,同樣讓世界感動。

  5月13日深夜,一位即將前往震中汶川救災的軍人在網上發出一封求救信:他那有7個月身孕的妻子,獨自一人被困在震區江油,沒有食物和水,亟待救援。

  帖子發出後,立刻被熱心的網友迅速轉載到各大網站。此後,經過全國數萬網友轉帖、頂帖、置頂,一場“愛心接力大搜救”就這樣在網際網路上迅速展開。5月15日傍晚,在全國網友的熱情歡呼聲中,軍嫂王琢終於被找到並成功獲救。

  推出抗震救災專題報道,發佈震區電子地圖,進行網上全國哀悼,開設網上募捐通道……災難面前,2億多中國網民以點點滴滴的奉獻,匯聚成大愛的滔滔洪流。

  “孩子,快抓緊媽媽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媽媽怕你碰了頭……”多少這樣情真意切的網上詩歌,讓無數人流下了熱淚,更讓無數人激發出抗震救災的勇氣。

  以人為本、生命至上,臨危不懼、勇往直前,自強不息、昂揚向上,面對災難,中華民族緊緊地凝聚在一起,勝利必定屬於英雄的中國人民!


 

分享到: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