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經典中國 輝煌成就: 一切為了“病有所醫”

時間:2008-02-27 13:18  來源:新華網

 

圖表:我國勾勒新醫改方案輪廓 強調政府加大衛生投入 新華社發

 

 

圖表:我國勾勒新醫改方案輪廓 強調政府加大衛生投入 新華社發


 

一切為了“病有所醫”——我國衛生事業日益顯示出公益性

   新華網北京2月27日電(記者 周婷玉)新農合、社區衛生、醫療救助……回顧近年衛生事業的發展歷程,人們不難發現,一項項政策措施,一組組指標數字,正日漸勾勒出我國衛生事業公益性回歸、努力實現“病有所醫”目標的運作軌跡。

  “看病心裏有了底”:新農合惠及7億多農民

  甘肅省定西市農民南發福的老伴2007年因病住院花費4144元,報銷了1826元。“現在看病能報銷,心裏有了底,有病也不怕來醫院了。”他説。

  到2007年,新農合已覆蓋全國2451個縣(市、區),覆蓋率達86%,參加農民達到7.3億人。2003年至2007年,全國累計已有9.2億人次享受到新農合補償,共補償資金591億元。此外,全國還為1.6億當年沒有享受補償的參合農民進行了體檢並建立健康檔案。

  2008年新農合將實現全面覆蓋,補助標準也將翻番,屆時將有更多的農民受益。

  “家門口的服務”:2萬多個社區衛生機構打造居民“健康圈”

  2月19日,患者在蘭州市城關區酒泉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受輸液治療。2000年以來,甘肅省蘭州市累計投入社區衛生服務經費2500多萬元,截至目前,建成社區衛生機構208個,覆蓋人群佔城區人口的80%以上,基本形成“15分鐘社區衛生服務圈”,使社區居民在家門口就能夠享受到快捷和方便的醫療服務。新華社記者張錳攝

  家住北京石景山永樂西小區的李華英大媽隔三差五就到附近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檢查和治療。她説:“在社區看病方便,出門就是,花錢也不多。”

  2003年以來,全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達2.4萬個,社區衛生技術人員達26萬餘人。隨著社區衛生服務網路的健全及相關配套政策的落實,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開始在家門口享受到廉價、便捷、安全、有效的醫療服務,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群眾看病難問題。

  同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還廣泛開展計劃免疫、孕産婦保健以及傳染病防治、慢性病管理等公共衛生服務。加強預防保健,減少疾病發生,社區衛生機構正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不敢想的事成為現實”:2.4億居民共用城市醫保陽光

  北京市居民劉建英大媽從街道居委會工作人員手裏接過了自己的醫保手冊。“一輩子沒參加過工作也能有醫保,以前想也不敢想!”老人感慨道。

  2007年7月,包括老人、兒童和下崗職工在內的2.4億仍沒有任何醫療保障的居民被納入醫保覆蓋範圍。

  城鎮居民醫保工作已在全國79個試點城市開展。2008年醫保試點範圍擴大到全國50%的城市,2010年將在全國推開。居民醫保、職工醫保、新農合,三大制度讓人們看到了全民醫保的曙光。       

  “讓無力者有力”:醫療救助溫暖近千萬城鄉貧困人口

  重慶市居民吳智每月靠200多元低保補助生活,去年曾因重病3次入院搶救。他説:“是醫療救助救了我的命。”

  城鄉醫療救助是對患病且無力就醫的城鄉貧困人口的醫療費用按一定標準給予救助,救助範圍包括城市低保對象、農村特困戶和五保戶。

  2007年中央財政補助地方城市醫療救助資金13億元,醫療救助人次達到360余萬;補助地方農村醫療救助資金21.2億元,醫療救助人次達607萬。

  2008年民政部門將做好與新農合的銜接,以更好緩解農村困難群眾的就醫看病難題。

  “衛生室是村裏最新的房子”:農村衛生建設搭建農民公平的就醫平臺

  2007年6月雲南普洱遭遇地震,曼連村損失較重,但村衛生室只是掉了幾塊瓦片。鄉村醫生李正宇説:“村衛生室算是村裏最新的房子了。”

  2004年至2007年,中央安排專項資金94億元支援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縣鄉村三級衛生服務條件和能力得到提高。2007年底,全國縣及縣級市共建有醫院8800所、婦幼保健院2020所,鄉鎮衛生院3.9萬個,村衛生室60.9萬個。

  同時,衛生部等部門還啟動“萬名城市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增強農村衛生的“軟實力”。工程啟動以來中西部地區518所城市大中型醫院的萬名醫務人員奔赴基層衛生院,共診治病人近200萬人次,培訓當地醫務人員56萬人次。

  “兒孫繞膝,多世同堂”:我國居民期望壽命提高

  今年春節,浙江溫州永嘉縣的陳愛香老人家裏,孫子、重孫排著長隊給她敬茶、領壓歲錢。今年114歲的陳愛香,全家六世同堂。

  近年來,我國通過提高衛生服務能力、加強重大疾病防治和建立醫療保障制度等措施,進一步改善了城鄉居民的健康狀況。居民期望壽命由2000年的71.4歲提高到2005年的73歲。

 

分享到: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