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情人節“降溫”昔日火爆消費不再 折射國人過節觀轉變

時間:2008-02-16 10:49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上海2月15日電(新華社記者陸文軍)上海浦東香格里拉酒店去年2月14日曾推出標價高達38萬多元一頓的“頂級”“天價”情人節套餐。而今年,這家豪華五星級酒店卻以十分樸實的姿態,為戀人們準備了最低每人平均消費僅200元的“實惠”套餐。而另一家波特曼麗嘉酒店去年情人節曾推出的18萬元“天價”套餐也偃旗息鼓,繼而推出了每人平均消費數百元的“常規”套餐。今年的情人節市場溫和了許多,人們消費也日趨理性。

  昔日火爆消費風光不再

  春節長假剛過,元宵節未至,夾在其中的西方情人節有些尷尬。在上海,往年熱烈的氣氛今年已明顯降溫,餐飲、鮮花、禮品這三大情人節市場顯得溫和許多,火爆消費也風光不再。

  雖然上海各大星級酒店、西餐廳都一如既往推出了情人節燭光大餐,但都比往年低調了不少。記者通過電話訂餐服務系統了解到,今年情人節餐廳預訂比較寬鬆,除了少量西餐廳訂位有點難,大多數餐廳預訂情況與平日並無太大差異。

  鮮花市場“高價”依舊,玫瑰花的價格比平時漲了兩三倍,有的一枝就要價10元,但銷售並沒有往年火爆。在上海普陀區經營花店的蔣女士告訴記者,過情人節就要送玫瑰花,但今年玫瑰花賣得一般。

  她介紹説,玫瑰花、情人草這些熱門品種從一個多星期前就開始漲價,但今年的銷售比往年少了兩三成。往年一些受追捧的昂貴品種,今年也賣得不好。

  上海的一些主要商場也不似往年一般,費盡心機大肆營造甜甜蜜蜜的購物氣氛。記者在南京西路的商場看到,絕大多數櫃檯和平時都是一副面孔,只有幾個專門開闢出來的銷售巧克力、蛋糕、香水的櫃檯,在招徠顧客。

  情人節消費日趨理性

  位於上海衡山路的羅森超市,這兩天在一進門處醒目地擺放了一個情人節巧克力專櫃。一枚“費列羅”巧克力被包裝成玫瑰花形狀,再裝飾一個毛絨小玩具熊,售價就從原來的3元左右提高到了28元。這樣的情人節巧克力,有單獨一個發售的,也有6個、8個扎成一束價格高達上百元的,但少人問津。消費者金先生對記者表示,買這些華而不實的東西沒什麼意思。

  “如果要給女友送情人節禮物,就應該提前花點時間和心思,好好準備一份有點特色的,不一定非要花錢。”金先生説,畢竟,情人節只是給相愛的人們一個善意的提醒,不要在繁忙的生活中忽略了對另一半表達愛意。

  在上海長寧區工作的石環宇説:“每年情人節都挨商家狂宰,何必?”他説,難道偏偏在這一天花冤枉錢、湊熱鬧,才算過節?難道只有吃大餐、送禮品這種所謂“節日行為”才能表達對戀人的感情?“前幾年情人節奢侈消費、盲目消費的風氣,正説明我們不夠理性,不會過節。”

  情人節“降溫”折射國人過節觀轉變

  “情人節降溫,恰恰代表人們對節日文化反思了,不盲目、有取捨,這代表我們更會過節了。”華東師範大學民俗學博士生導師田兆元教授指出,西方情人節由“熱”轉“溫”,折射出中國人過節觀的轉變:從重視過節的形式和追隨過節的時尚,轉為更關注情感這一節日的內核。

  田兆元認為,與情人節降溫對應的是今年春節“年味”很濃,各地一些年俗都有所回歸。這説明近年來我國政府對節日文化的關注,對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對社會文化心理起到了引領作用,大家越來越重視傳統節日的文化意義。節日本來就是具有功能的,比如春節就具有情感功能,不但要全家團圓、夫妻團聚,還要走親訪友拜年,還有許多傳承下來的節俗,這種豐富的文化功能和民族的文化契合度,恐怕是洋節不能比的。

  他説,前兩年情人節之類的洋節很火爆,源於新的文化形態的吸引力,但我們的響應應該是理性的,“過去那樣既不了解文化背景、又不太了解西方節日的習俗,一味熱捧有點盲目,最終只培育出畸形的消費文化。”

  他認為,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強大,民族自信心進一步提升,中國人過節的文化水準將進一步提高,“那時,無論是過中國傳統的七夕,或者西方情人節,都能過得精彩,體現出中國獨特的文化內涵。”

分享到: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