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調查:近7成青年認為愛情地位下降 更重經濟條件 

時間:2007-11-26 08:13  來源:-中新網


  照片:2007年11月7日,重慶市某大學校園內,領到愛情證書的情侶在展示自己的證書。近日,這種自娛自樂的“愛情證書”在一些高校受到校園情侶的青睞。陳誠攝
 
  85.5%的青年認為這一輩人更看重對方的經濟條件;67.9%的青年認為愛情的地位在下降;也有59.0%的青年相信一見鍾情。

  “現在的年輕人找對象要麼很現實,把經濟基礎放在第一位;要麼很輕浮,三心二意,分分合合。”武漢市某私營企業老闆蘇先生毫不客氣地批評現在年輕人的愛情觀。不過,他也坦言,自己在教育20齣頭的女兒時要她將“有出息”作為選擇男友的首要條件。“我也是為女兒好。現在的社會,沒有經濟基礎,愛情不會長久。”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騰訊網新聞調查中心,對8932名青年進行了一次調查。調查顯示,67.9%的青年認為與上一輩相比,愛情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在下降,但40.0%的青年認為他們這一輩更追求真愛;85.5%的青年認為這一輩人更看重對方的經濟條件,也有59.0%的青年相信一見鍾情。

  這一輩人,愛得更現實

  在被問到為什麼感覺“愛情地位在下降”時,深圳某外貿公司職員謝小姐的第一反應就是——錢。“現在的年輕人過於看重經濟基礎了,比如在深圳就流傳著這麼一句話——男方出房,女方出車。”謝小姐笑著説,“現在深圳有幾個男人能出房?幾個女人能出車?如果真是這樣,那大家都別結婚了,還談什麼愛情?”不過謝小姐坦言,她在“物色”戀愛對象的時候,也會將“經濟基礎”作為重要條件,因為在她看來,沒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很難維繫將來的婚姻生活。

  調查顯示,85.5%的青年認為,和上一輩相比,現在的年輕人更看重對方的經濟條件。48.9%的青年明確表示,愛情最重要的是“經濟條件”,因為“沒有錢,愛情只是空中樓閣,不會長久”。

  “我就只會愛上有能力的男人。”北京某廣告公司文秘譚小姐直言不諱,“有人喜歡性格溫和的,有人喜歡長得英俊的,所謂‘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我就是喜歡有能力的。如果他有能力,我就可能愛上他,你能説我們就不算愛情嗎?”譚小姐認為,平日裏我們常説的“有能力”、“有出息”的人,説到底就是有“經濟實力”的人。“我覺得看重戀愛對象的經濟實力並不代表就不懂愛情。”

  對此,長期致力於家庭社會學研究的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郝玉章説:“現在大多數青年更看重經濟基礎,這種愛情觀很正常。”

  郝玉章認為,愛情是一種心理感覺,而這種感覺不能建立在“空中樓閣”上,它需要物質來支撐。這種支撐會使愛情變得更實在、更牢固、也更持久;相反,如果只是純粹浪漫的愛情,一旦遇到現實問題可能就會不堪一擊。因此,在愛情中注入對經濟的考慮,是無可厚非的。“當然純粹以經濟為目的的情形又另當別論。”

  多數青年感覺愛情地位在下降,郝玉章認為,主要是這一輩人開始更多考慮經濟因素——經濟因素在現代婚姻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相較而言,愛情的地位就下降了,特別是與過去人們相對較少考慮經濟的因素、而更看重包含責任和義務在內的感情相比。

  “但是看重經濟基礎並不等於沒有真愛。”郝玉章説。

  這一輩人,愛得更純粹

  “上一輩都不知道什麼是愛情。”剛剛大學畢業的小陳目前就職于廣州市某公關公司,在談到上一輩人的愛情觀時,他一臉不屑。“説實話,上一輩很多人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根本沒有經過選擇,更談不上浪漫。”陳先生告訴記者,他的父母就是“奉命成婚”,“他們很少説話,而且時不時吵架。我覺得他們不幸福,只是在安於現狀、背負責任。”

  調查顯示,40.0%的青年認為,和上一輩相比,現在的年輕人更追求真愛。但與此同時,差不多有同樣比例的青年(38.0%)認為,上一輩人更追求真愛。

  “我和妻子結婚的時候兩個人都沒錢,也沒什麼浪漫。但是20年來我們不離不棄、共同奮鬥,雖然平平淡淡,但一樣覺得幸福。”成都市某國企職員肖先生表示十分反感現在的年輕夫妻整天分分合合,“我們一般不輕易説分手的,更別説離婚了。你看現在年輕人的離婚率比物價漲得還快。”

  郝玉章認為,不能簡單地説上一輩人就不懂愛情,他們的婚姻就不是愛情的結合。不同時代的人對愛情的理解會不一樣,表現形式也不一樣,不能用我們所理解的愛情去量裁他們的愛情。

  “如果説夫妻結合主要的紐帶是愛情、經濟、責任、義務等因素的話,那麼與上一輩相比,我們這一輩因為責任、義務在一起的情形明顯比上一輩要少,而因為愛情、經濟在一起的情形比上一輩要多——當然,也不能簡單地説現代的年輕人就沒有責任感。”郝玉章解釋。

  之所以40.0%的青年認為這一輩人更追求真愛,在郝玉章看來,是因為相比較而言,這一輩人的愛情可能要更純粹一些,他們會把愛情與責任、義務分開,沒有愛了,可以不在一起。這一輩人通常不會僅僅因為責任就一定要在一起的。

  如果愛情通常會交織著經濟、責任、義務等因素,那麼有沒有相對單純為了愛情而愛情的人呢?郝玉章認為,大學生就是這樣一個特殊群體。這個群體的特殊之處就在於他們還沒有踏進社會,因此在對待愛情上,他們和社會中的同輩人相比,較少顧及經濟基礎,也沒有太多的責任或義務上的要求。

  這一輩人,愛得更盲目

  “我就是追求沒有任何因素交織的真愛,但是我還是失敗了啊。”復旦大學大四學生小琪在一次朋友聚會時遇見了後來的男朋友。認識3天后,他們就閃電般地開始了戀愛關係。在小琪看來,他們屬於典型的一見鍾情,而且當時的她完全沒有在乎對方的家庭條件。“後來見面機會少了,漸漸開始了互相猜忌,又發展到冷戰,最後發現突然不喜歡他了。甚至沒有任何一方提出‘分手’,我們就莫名其妙地斷了聯繫。不知道這是不是也是愛情?現在覺得愛情這個東西好像不值得這麼看重。”——雖然小琪一直堅信,他們在剛開始時肯定是純潔的真愛。

  “現在這一輩人經常混淆激情與愛情。”郝玉章指出,很多大學生的愛情沒有長久,很重要的一點原因是“單純”的大學生在“混淆激情與愛情”上尤為突出。

  調查顯示,59.0%的青年相信一見鍾情;67.3%的青年認為大學生情侶是因為“寂寞”而走到一起。

  “很多青年選擇另一半的時候,激情因素更多,但是激情是一個向下的拋物線,只有激情落到一定位置才會有愛情的開始。”郝玉章認為,激情也能産生愛情,比如一見鍾情,但是激情通常來盲目、盲從的成分更多,它只有回到現實、回歸理性,才有可能形成穩定、健康的二人關係。

  郝玉章強調説:“激情畢竟不是愛情。激情通常是濃烈的、癡迷的、不計後果的,同時也是短暫的。”

  與此同時,郝玉章不贊同大多數青年所認為的,大學生情侶是因為“寂寞”而走到一起。她認為,“寂寞”只是大學生談戀愛的眾多原因之一,甚至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個原因。“因為寂寞而談戀愛的大學生很少,即使是在這很少的人中,‘想談戀愛’也許還有他們一時不曾注意到的其他原因。”

  調查中,53.5%的青年認為,大學期間沒談戀愛會感覺很遺憾。郝玉章對此亦持鼓勵態度。她認為,大學生的身心已日漸成熟,對異性的好奇和嚮往,是水到渠成的事。而且在大學階段,與眾多年齡相倣的異性相處,也為談戀愛提供了自然隨意的氛圍。從心理學角度來説,戀愛還是大學生進一步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的一種方式。通過與異性相處,大學生會對自己的認識更明確,從而不斷提升自己,促使自己成長。

  “選擇、接近、相處、結束、放棄愛情,都是非常有意義的人生課題。”郝玉章説。(肖舒楠)

分享到:
編輯:李艷波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