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有關專家稱帶薪休假具體規定有望明年出臺

時間:2007-11-18 09:31  來源:新京報


  圖表:90%網民支援全面推行職工帶薪休假制度。新華社發

 

  職工休息權應隨經濟發展而“增量”

  國務院有望明年上半年出臺具體規定,落實職工帶薪休假權

  訪談動機

  繼11月5日國務院發佈《職工帶薪休假規定(徵求意見稿)》之後,11月9日,國務院又發佈了《法定節假日調整方案(徵求意見稿)》,截至11月15日20時,除掉無效投票外,大約155萬網民參加了此項調查。政府密集出臺與職工休息權密切相關的政策、法規,而且立即引起全社會的廣泛參與和積極討論,折射出的是最近兩年職工休息權問題,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

  職工休息權的確切含義是什麼?它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係如何?我國現階段應如何進行制度設計,以保障職工的休息權得以充分落實?本報就此展開訪談。




劉德謙 中國社科院旅遊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職工休息權與經濟發展是一個問題的兩面

  背景:今年5月,河南一家媒體組織了一次對鄭州職工休息權現狀的調查。調查發現,職工的休息權一再受到企業侵害而始終保持沉默,原因之一是很多職工沒有認識到休息是他們應有的權利,不僅沒有主動維權的意識,而且有些職工為了多掙錢,願意接受企業提出的所有加班加點要求。

  新京報:“休息權”顯然是一個法律概念,我國的現行法律體系對職工的休息權做了哪些規定?

  劉德謙:我國現行的法律體系從3個層面對普通職工的休息權作出了明確規定:首先是憲法第45條明確規定“勞動者有休息的權利。”其次是1995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勞動法》第36條、第38條和第40條,分別對普通職工的工作時間、節假日休息作出了具體規定。最後是具體實施辦法,《勞動法》第45條已經提出了職工帶薪休假制度,而且授權國務院出臺具體辦法,現在相關辦法正在制訂中。

  劉鐵山:我國的法律賦予了職工3種享受休息權的方式:固定假日、固定節日和活動假日,無論從休息時間總量,抑或從節假日類型來看,我國的休息制度與歐美發達國家相差不大,而且是與我國的經濟發展水準和産業結構上升階段相適應的。只是現實中,因為各地經濟發展水準高低有別,各個企業經濟實力和管理水準參差不齊,具體落實程度有所不同。

  新京報:談到職工休息權,更多的人傾向認為,那完全是職工保護問題。對此你怎麼評價?

  劉德謙:我認為職工休息權與社會進步、經濟發展、企業成長,是一個問題的多個方面。休息權肯定是保護職工身心健康的必要條件,理應得到尊重。同時,保證職工的休息權又更具有廣泛的社會意義、文化意義和經濟意義。

  新京報:能否具體談談?

  劉德謙:第一,姑且不談社會文明的進步,需要有人有時間來創造和分享,即使退一步僅以一個人的社會角色而論,一個人除了是一個單位的職工,另外擔任著各種各樣的社會角色,承擔著各種各樣的家庭和社會義務,如果休息權得不到保障,職工不能很好地履行家庭和社會義務,與社會進步肯定是不符的。

  第二,職工的休息權得到保證之後,他自願的消費選擇對擴大最終消費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一些企業可能希望自己的職工生産出盡可能多的産品,而寄望別的企業的職工來消費自己的産品,但是誰來保證這些消費所必需的休閒時間呢?

  第三,企業要發展,降低單位時間勞動成本是一個方面,提高勞動效率和職工素質應該更加重要,而要提高勞動效率,保證職工獲得足夠的休息則是必不可少的;要提高職工素質,則更需要讓職工擁有足夠的深造的時間。

  劉鐵山:我們公司早就實行了帶薪休假制度。幾年前,公司對未能休假的職工會給予一定的補貼。但是,年度職工體檢發現了一些問題,是我們不願看到的,職工身體素質下降,甚至有更嚴重的問題,類似現象一定程度上是與休息不足相關的。公司認為,員工身體素質下降不僅影響了他本人乃至公司的工作效率,而且增加了公司的各種負擔。因此,我們現在不僅不會給未休假職工補貼,反而會強制職工帶薪休假,目的就是要保證職工健康愉快地工作、高效率地工作。

  “適度”保證職工休息權是由我國産業結構決定的

  背景:歐洲人的休息時間佔全年時間的40%以上。比如法國,一年法定休息日為150天,而且該國《勞動法》規定,週日是法定假日,商店不得開門,否則被視為非法營業,要受到重罰。我國現在的法定休息日是114天,而且職工加班加點現象嚴重,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的2006年人才藍皮書顯示,70%的職工處在亞健康狀態。

  新京報:但是,我國目前絕大多數企業優先考慮的仍是降低單位時間勞動成本的問題,因而才會設法積壓或擠壓職工的休息時間。難道他們不明白保證職工休息權的意義嗎?

  劉德謙:雖然保證職工休息權與社會經濟發展、企業成長從長遠來説是一致的,但是從短期來看,我國的主要工業和服務業産品的技術附加值比較低,而且必須面臨激烈的國際競爭,既要保證一定的價格優勢,又要保證企業的發展,一些企業便指望通過壓低單位時間勞動成本來提高利潤空間。

  劉鐵山:事實上,絕大多數企業並不是不想保證職工的休息權,我相信沒有幾個企業不希望自己的員工愉快地工作、體面地生活,但是否有條件做到是要打問號的。目前講的職工休息權的保證主要是一種基於現實的考慮。我認為,現在最應該考慮的是一個“度”的把握問題。




















































分享到:
編輯:李艷波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