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央行預測全年CPI將達4.5% 將實行適度從緊貨幣政策

時間:2007-11-08 20:45  來源:新華網/中新網

  新華網北京11月8日電(記者王宇 姚均芳)央行在8日發佈的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預測,2007年中國GDP增長超過11%,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將達4.5%左右。

  此前國家統計局的數字顯示,今年9月份CPI同比上漲6.2%,漲幅比8月份的6.5%小幅回落。前9個月CPI累計上漲已達到4.1%。

  央行報告中警示稱,目前價格整體上行壓力依然較大,通脹風險仍須關注。

  報告同時認為,當前中國國內經濟增長動力依然強勁,未來一段時期國民經濟將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勢頭。投資需求仍將較快增長,消費需求有望加快,未來一段時期消費仍將保持穩中趨旺的態勢,但物價上漲有可能對實際消費增長産生一定抑製作用。

  報告認為,美國次貸風波加大了全球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但全球經濟繼續以較快速度增長的可能依然較大,中國貿易多元化發展一定程度上也有助於緩解部分區域經濟增長放緩可能對貿易形成的影響,外部需求有望繼續保持比較強勁的增長。未來一段時期中國貿易順差仍將維持在較高水準,但增速有望逐步放緩。

  中國人民銀行今日發佈《二○○七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 中新社發 博芽影像 攝

  中新網11月8日電 中國人民銀行今日發佈《二○○七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報告在談及“下一階段貨幣政策思路”時説,中國人民銀行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實行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繼續採取綜合措施,適當加大調控力度,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增長,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向過熱,促進經濟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報告提出,綜合運用對衝措施,進一步加強流動性管理。當前流動性形勢依然嚴峻,有必要繼續加強銀行體系流動性管理,搭配使用公開市場操作、存款準備金等工具,同時逐步發揮特別國債的對衝作用,加大對衝力度。加強價格杠桿調控作用,加強利率和匯率政策的協調配合,穩定通貨膨脹預期。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推動貨幣市場基準利率體系建設。繼續按照主動性、可控性、漸進性的原則,完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供求的作用,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繼續深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加強對資本流動的監測、引導和管理。進一步滿足境內機構保留和使用外匯的需要,拓寬企業和個人對外投資渠道,鼓勵企業和個人“走出去”進行實業和金融投資。同時,嚴格資本特別是短期資本流入和結匯管理,加強和完善跨境資本流動監測預警體系,嚴格控制投機資金。在採取綜合性貨幣政策工具加強調控的同時,繼續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窗口指導和信貸政策指引,引導商業銀行防範快速擴張的風險,優化結構。

  報告説,應當看到,造成當前國內流動性總體偏多的直接原因來自國際收支援續順差,從深層次看則與儲蓄率過高、消費率偏低的經濟結構性矛盾突出密切相關。僅僅依靠對衝銀行體系過多流動性以及加強信貸調控等並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流動性不斷生成和經濟的結構性問題,只能為經濟增長創造平穩的貨幣金融環境,並以此為結構調整和加快改革贏取時間。在進一步加強銀行體系流動性管理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應充分利用好當前經濟持續較快增長、財政收入大幅增加的有利時機,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當前應加快向公共財政轉型,增加公共消費性開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增強住房保障能力,穩定居民消費預期。發揮市場機制在引導投資中的主導作用,鼓勵有助於改善民生的第三産業和服務業等投資適度增長。繼續調整和規範外貿、外資和産業政策,適當擴大進口和市場開放。引導和鼓勵企業適當降低積累比例,優化企業、政府和居民收入分佈結構,促進消費增長。繼續推進生産要素價格形成機制改革,提高和強化環保及勞動保護標準,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分享到:
編輯:高大林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