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以發展的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為基礎,明確要求“要充分認識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戰略意義”。這主要包括:
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為指引,強調文化建設對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意義。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十七大進一步提出了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新要求,明確提出了要“加強文化建設,明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目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關鍵時期,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各項目標,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必須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強的思想保證和智力支持。因此,胡錦濤一再強調,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
以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的階段性特徵為依據,強調文化建設是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根本途徑。胡錦濤分析指出,在新的歷史階段上,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也呈現出一係列重要的階段性特徵,其中一個值得高度重視的問題,就是隨著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特別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我國進入了文化消費的快速增長期,人們精神文化需要更加旺盛,文化已經成為衡量社會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質量的顯著標志。這種快速增長的文化需求,不僅體現在人民群眾對于其基本文化權益的日益重視上,也體現在對于社會更好地滿足其多層次、多方面、多樣化文化需求的期待上。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在“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願望”的背景下,我國文化發展的相對滯後性也就愈發體現出來,加強文化建設、推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繁榮日益成為“新形勢下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同時,隨著經濟基礎、社會條件、利益格局、思想觀念的深刻變化,新技術手段的廣泛運用,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這對我們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對著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滲透相互激蕩以及愈演愈烈的知識經濟浪潮,加強文化建設,不斷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使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始終具有堅強的思想保證,使億萬人民始終具有強大的精神支柱,使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始終具有強大的智力支持,已經成為關乎我國現代化建設成敗的一個全局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