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莫斯科共青團員報:小企業是中國的火車頭 

時間:2009-07-10 14:44   來源:新華網

  俄羅斯《莫斯科共青團員報》7月6日文章,原題:中國的火車頭 副題:小企業將國家拽出危機

  原文提要:危機前,中國和俄羅斯經濟增長速度相近,危機發生後,情況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中國經濟繼續“勝利前進”,而俄羅斯卻掉頭向下。主要原因之一是兩國政府對中小企業態度截然相反。

  內需強盛

  中國經濟與其他國家的經濟一樣遭受到危機的打擊。中國遭遇危機的特點首先是出口大幅減少。政府對此採取了擴大內需的方針,彌補外貿下降的損失。

  政府的鉅額投資能否有效,能否滿足中國經濟的胃口?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必須看到4年來中國發生的巨大變化,正是內需,而不是出口成為支援經濟高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如今中國積累了大量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許多人還不習慣接受這種結論,他們憑藉經驗認為,中國是個勤儉的窮國。然而中國社會結構已經發生了變化,中産階級迅速成長,城鎮化的農民源源不斷地充實著這支隊伍。

  有一點很重要。中國城市居民的消費意願很強。這不難理解,他們還清楚地記得那個憑證供應的物資匱乏年代,許多商品禁止買賣。如今禁令沒有了,想買什麼就買什麼。中國在危機中呈現出消費熱潮。

  能者走運

  在分析中國如何反危機時,也應當看到它的運氣成分。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材料消費國,據估計原材料價格下降使得中國的工業成本大大降低。在危機中仍可保持經濟增長的另一個因素是持續發展的工業化進程。大量農民流向城市,構成廉價的勞動力資源。這很像上個世紀30年代初的蘇聯,當時全世界經歷著大蕭條,而蘇聯的經濟增長速度卻創下新紀錄。這説明處在工業化階段的經濟體能夠在危機中得以發展。

  對比一下俄羅斯與中國在危機中的處境有助於思考。2009年第一季度,俄羅斯的GDP同比下降了近10%,而中國卻增長超過6%;俄羅斯工業産值下降14%。中國工業産值增長5%。俄羅斯只有一個指標是升的,這就是通脹,第一季度通脹率達到14%,而中國的通脹率下降0.5%。

  中小企業

  危機前,俄羅斯和中國的經濟都在增長,但是增長動力不同。俄羅斯經濟增長主要靠原材料行業的推動,而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火車頭是中小企業,它們的産值在 GDP中佔60%的比重,這使中國的經濟機制非常靈活。居民收入增加後對商品的需求也相應增加,企業能夠對此作出迅速反應。這使政府注入的資金變得十分有效,錢沒有滯留在金融部門,而是迅速地進入市場,所有環節都開始快速運轉。

  多年來中國有計劃地發展小企業,特別是創新企業。從改革一開始,就有大批研究人員和技術人員離開科研院所,轉到孵化器工作,創立自己的企業。1991年起中國政府批准成立了53個全國性的高新技術園區。此外,各地也成立了自己的科技園區。現在全國孵化器已經多達436個。技術園區和孵化器成為中國科技發展的基礎。由於享有種種優惠,它們為高科技行業迅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高科技産品的銷合額從1991年的80億元人民幣增加到2003年的2萬億元人民幣,增加了250倍。

  孵化器在傳統工業改造中起到關健作用。多數中小企業在那裏創立成長的,許多企業後來走上了獨立發展之路。

  在俄羅斯,小企業在經濟中所佔的比重要小得多,工業中的中小企業更是微不足道。但是眾所週知,正是這些不大的企業能夠對需求增加最先作出反應。因此俄羅斯為經濟注入的大量資金無法快速地組織起有效供給。資金注入了,而工業卻出現大幅下降。其結果是:俄羅斯努力推動經濟,卻一無所獲。

  注資戰略

  錯誤地選擇注資金融行業的戰略加深了危機。在俄羅斯資金主要注入銀行和金融機構。它們倒是得救了,但資金淤塞在金融系統,沒能對經濟産生積極影響。中國將主要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建設,保障了中小企業能夠得到訂單,這又進一步保障了就業和工資,增加了對商品的需求,從而刺激著生産。

  俄羅斯的銀行把錢裝在兜裏,不給企業,而中國發放的貸款額相當於GDP總額。而且其中只有5%是外匯貸款,其餘都是人民幣貸款。俄羅斯早在危機前就主要使用外國貸款,僅2009年俄羅斯企業就需要向外國債權人支付1500億美元。資金流往海外,這意味著,減少了同樣數額的內需。

  立足國內

  與其他國家採取的反危機措施不同,中國立足於解決國內的緊迫問題。如今國家的首要任務是避免社會穩定遭到破壞。這威脅主要來自失業。

  另外,中國在經濟危機中堅定地奉行自己的方針,匯率政策就是個明顯的例子: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必須有利於本國經濟。儘管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夥伴經常批評中國的匯率政策,但中國堅持自己的方針不動搖。

  根據世界銀行的最新調查,俄羅斯GDP的下降幅度超出當初的預測,而中國的經濟增長幅度卻超過預期。如今中國在世界GDP中佔6%的比重,每人平均GDP達到3500美元,相當於中等發達國家的水準。中國利用危動鞏固了自己的經濟地位,而俄羅斯的地位顯然在下降。中國影響力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選擇了全面發展生産力的正確戰略。(作者弗拉基米爾-古爾維奇)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