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華盛頓時報》副主編:中國30年的變化令人震驚 

時間:2008-10-27 15:54   來源:新華網

  這是1987年拍攝的天津市服裝七廠的職工們在試穿出口的牛仔褲。

  牛仔褲以粗獷自然、充滿激情和活力的風格受到普遍歡迎。然而在很長一段時期內,中國人的服飾款式單一,顏色基本上是藍色或軍綠色。牛仔褲在腹前開叉,被認為“不男不女,顛倒乾坤”和“盲目模倣西方的資産階級生活方式”等,穿牛仔褲走在街上甚至可能會遭遇“剪無赦”。 1978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中國大地,服裝的變化成為改革開放最直觀的信號。1979年,《中國青年》雜誌發表《談引導——從青年人的髮式和褲腳談起》:“頭髮的長短、褲腳的大小和思想的好壞並沒有必然的聯繫。”再後來美國大片《霹靂舞》登陸中國,緊身牛仔褲迅速成為“時尚青年”的典型服裝。

  隨著國家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牛仔褲以其實用性和時尚感為社會各界廣泛接受。今天,牛仔褲已經風靡中國,成為男女老少衣櫥裏最常見的休閒服飾。 新華社發

  美國《華盛頓時報》副主編芭芭拉斯萊文説,在她欽佩的中國人當中,鄧小平就是其中的一位。這是因為,這個"不起眼的小個子"與其他共同領導中國這個世界人口第一大國的戰友們,在上世紀70年代末為中國人民做出了一個驚天動地的決策--把中國緊閉多年的大門朝世界打開,把不合理的條條框框以及所有束縛人們創造性、主動性的精神枷鎖逐一砸碎,讓中國人被舊體制壓制的競爭力全部解放出來。

  芭芭拉斯萊文女士曾于上世紀80年代初當過駐華記者,不久前,她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斯萊文強調,中國能夠保持長期高速發展,人民競爭力得以釋放是首因。

  精神得到解放

  “實際上,中國人與生俱來的競爭能力非常強,但由於制度的原因,這些本來可能創造巨大財富的寶貴精神資源被無情地壓抑住了。如果沒有70年代末的那場思想解放運動,恐怕中國人的這些潛質還不知道要埋藏多長時間,”斯萊文説。

  斯萊文上世紀80年代作為《經濟學家》雜誌的記者常駐中國,當時中國還是個封閉、令西方人感到非常陌生和神秘的國度。如今已經是《華盛頓時報》副主編的斯萊文在採訪中對本報記者説,她當時無論如何也沒有料到,僅僅是政策的改變,就可以使中國這個東方大國發生如此天翻地覆的巨變。

  斯萊文説,對於中國這30年中的巨大變化,她思來想去了很久---同樣的天,同樣的地,同樣的人民,為什麼改革開放政策會給中國帶來如此巨變。她認為,這其中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這是一項順應歷史潮流、合乎中國人民願望的決策。

  斯萊文説,中國人的個性長期受到壓制,就在她去中國工作的前幾年,也就是中國還沒有實行改革開放之前,中國人還被強求過一種所謂的"平等"生活。這種所謂的平等生活實際上是一種水準低下、單調乏味的生活,人們的衣著也古板劃一,這些現象都説明瞭當時人們的個性和創造力被無情地壓抑。

  “那次重要會議(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中國人開始逐一突破禁區,勇敢地打破各種禁錮,這使得人們發展的空間不斷擴大,人們可以自由地投資辦廠,設法改善自己的生活,再也不需要把自己的一切都維繫在政府身上。”

  2006年9月6日,一家經營品牌牛仔褲的商家在西安世紀金花廣場用數百條牛仔褲搭起一個直徑約6米的巨型圓球,吸引人們駐足觀看。新華社發

  變化令人震驚

  斯萊文1982年至1984年常駐北京,同時又是《商業週刊》和《新聞週刊》的自由撰稿人。時間雖然短暫,但她設法通過一切渠道了解這個正欲起飛的國家。後來,斯萊文陸續訪問中國多次,其中幾次是作為《今日美國報》的高級外交記者,陪同當時的美國國務卿訪華,最近一次中國之行是2006年。

  從1982年到2006年,24年的時間跨度,讓她親眼目睹了中國從一個相對貧窮落後的國家,在經過巨大努力後變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第三大經濟體。她説,那種變化是一種令她感到“震驚的”滄桑巨變。

  斯萊文目前是《華盛頓時報》負責世界與美國安全新聞的副主編,她説她通常習慣從戰略和外交政策的角度看待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她認為,中國發展速度驚人,並且保持了幾十年,這的確令西方一些人感到擔憂,但她認為中國的進步對世界是一件好事,因為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中國必然會在世界外交舞臺上發揮更加積極和重要的作用,扮演一個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的角色。

  “中國並不是一個有侵略性的國家,中國的主要興趣在於發展經濟,它總是試圖保護自身不受各種潛在的威脅,"她補充説,"中國之所以能快速壯大,主要原因是它沒有像美國那樣把大筆的錢用在軍事用途上。”

  改革還需深化

  斯萊文表示,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因為它徹底改變了中國的命運而受到西方世界的高度關注。縱觀30年的改革開放發展歷程,諸多重大改革舉措展現了中國人的智慧。她認為,中國農村實行的聯産承包責任制是鄧小平對中國廣大農村所做的巨大貢獻,這項重大舉措實施後,中國農民的自由度大大增加,他們可以自主決定在他們承包幾十年的土地上栽種他們認為有利可圖的莊稼或其他經濟作物,多少年未能解決的吃糧難問題得到根本性的解決。

  “這項措施極為重要,因為它使中國農民壓抑多年的發家致富的積極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繼農村改革成功後,城市改革得以順利推進,人們可以開辦自己的公司,創辦自己的事業,中國人民的聰明才智就是被類似的各項正確決策充分調動了起來,這是使中國經濟領域保持巨大活力的重要原因。”

  雖然斯萊文充分肯定了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也提出了一些建議。斯萊文認為,深化改革,更多被壓抑的創造力也許還會被釋放出來。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