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紐約時報:經濟引擎中國如何面對全球衰退 

時間:2008-10-24 14:12   來源:中國網

  美國《紐約時報》2008年10月22日文章:經濟引擎中國如何面對全球衰退 記者:吉姆雅德利(JIM YARDLEY)和凱斯布拉德肖(KEITH BRADSHER)

  北京-三十年來,通過成為世界工廠和輸出大量廉價商品,中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經濟增長。但如今面臨可能的全球衰退和對中國商品的需求放緩,現在的問題是,中國的執政者是否能夠防止金融危機危害中國的經濟奇跡。

  這個問題不僅會令中國感到壓力,對世界其他地方也是如此。美國官員和許多經濟學家稱,由於美國和歐洲經濟嚴重低迷,中國繼續保持增長對於全球經濟至關重要。

  但是,許多分析家稱,要想安然度過危機,中國需要精密地校準經濟模型,進行大量的國內投資和政府支出,並採取政策擴大消費需求,而中國歷來就以高儲蓄率聞名。

  這場全球危機也剛好出現在中國政治的一個重要時刻。這個月就是改革開放政策實施三十週年,正是這場改革打開了以市場為導向的經濟增長的序幕,這一里程碑意義的事件也不可避免地提出這樣的問題,即中國應該採取哪些手段,才能建立一個真正的現代經濟和政治體制。

  在地緣政治學的層面,中國看來穩坐釣魚臺,能夠自如擴展其影響力。中國從鉅額貿易順差和大量外國投資中獲得了1.9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還可以打折購買西方銀行和實業公司的股份。

  但是就目前而言,多數分析師認為中國的首要問題是保護好自己的經濟。中國領導人稱國內的金融體系很大程度上與全球危機絕緣——中國的銀行主要業務還是在國內,相對來説,受美國和歐洲銀行發行的劣質證券影響不大。但是經濟增長率已下降到了五年來的最低水準,失業率也在上升,出口地區的工廠倒閉已有數十宗。國內證券市場蒸發了65%的市值,房地産銷售亦節節下滑。

  中國並不太可能出現全面衰退,但是明顯放緩的經濟增長會對執政者提出挑戰。傳統的觀點認為,中國必須保持8%的經濟增長,才能創造出足夠的就業機會,從而消化就業總人口的上升。許多經濟學家預計,明年的經濟增速會低於這一水準。

  就在上周,還有數千名失業工人在廣東倒閉的玩具廠門口要求獲得被拖欠的工資。根據中國海關部門的消息,今年前七個月,已經有略超過半數的玩具出口商倒閉,多數是疲於應付新安全標準和訂單縮水的小公司。

  如果經濟增長率“在2009年低於8%,我想他們會非常注意的,”布魯金斯學會中國專家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説,“他們總是非常在意創造就業機會。”

  現在,中國領導人已經準備好回應,可能會倣照1998-2000年期間幫助中國抵禦了亞洲金融危機的做法。前總理朱鎔基當時向防洪、道路建設和新機場項目投入了數十億美元的資金,以刺激經濟增長。這其中大部分基礎設施目前都被視為中國取得製造業出口競爭優勢的關鍵。

  現在,需要提高的則是鐵路和電網。但經濟學家稱,中國最顯著的需求是現代經濟的軟體——醫療保障系統,更低的教育費用,以及社會保障體系的改善。

  如果中國想讓消費者——特別是城市工薪居民和八億農民——有信心花錢而不是繼續把錢存在銀行的話,這些步驟就至關緊要。

  “和印度相比,中國的基礎設施非常完善,”中歐國際商學院經濟學教授許小年稱。“政府要找到成果顯著地花錢方式更難了。現在是為刺激(增長)而刺激。”

  財政部國際事務副部長戴維麥考密克(David H. McCormick)在與中國官員的電話溝通中稱,了解中國經濟規模龐大,加上海外需求放緩,意味著提高國內商品和服務需求將是中國自身利益所在。“他們不會對依靠出口拉動經濟期望過高。”他説。

  到目前為止,最重要的新措施是上週日公佈的土改新政。整個方案的細節現在還不明瞭,但這一計劃首次提出允許農民出租或轉讓土地使用權,這在社會主義國家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步。經濟學家相信,儘管很難看到立竿見影的好處,但這一措施無疑將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為了更快提高農村收入,發改委還在週一宣佈,從明年開始,糧食最低收購價格將提高,最高可達15%。

  改造鄉村並創造一個消費型國家的過程可能會非常艱難,其難度很可能不下于將中國轉變成為製造業大國。近年來,胡錦濤主席和溫家寶總理已經廢除了存在已久的農業稅,並提高了農村投入。但城鄉收入差距還是在擴大。目前,中國的每人平均國民收入只有2000美元。社會保障體系還並不健全,許多農民自己存錢看病防老。

  里昂證券長期分析師安迪羅斯曼(Andy Rothman)稱,政府多年以來都在促進國內消費,但是,這必定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而不是一劑可以治愈全球衰退的速效藥。

  從地緣政治學的角度,中國似乎有機會填補境況不佳的西方衰退後留下的空間,特別是還有鉅額外匯儲備在手。本月,巴基斯坦總統扎爾達裏拜訪北京,尋求經濟援助,幫助該國免於破産的境地——鋻於中國被視為坐在錢罐子上,這種提議會越來越常見。

  更值得美國關注的是,中國是否會調整購買美國債權的策略。中國專家稱,由於中美兩國經濟依存度非常高,在動用大量外匯儲備購買美元資産方面,中國領導人不會進行突然的政策調整。美國財政部長亨利保爾森和其他高級官員目前和中國政府財經高層幾乎保持每天聯絡。

  “中國做為負責人的大國,不會給國際金融市場帶來麻煩,”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鋼稱,“中國政府非常理性和靈活,也非常清楚地認識到,任何政策調整,影響的不只是國內市場,也包括全球市場。”

  一些中國專家建議,中國應該使用更多外匯購買西方公司的股份,甚至作為杠桿,獲得在公司董事會的一席之地。這些專家説,這可以讓中國在全球商業中取得更多技術和經驗。

  但也有人搬出當年國企中海油收購優尼科遇阻的例子,提出在做出任何可能被視為具有政治風險的決策時都應謹慎行事。本土的壓力也同樣存在,中國主權財富基金的一些投資失敗後也出現了一些批評的聲音。

  沒有人能確知全球金融系統何時能恢復穩定,但這場危機讓很多經濟分析師相信,這個系統本身需要重新檢查。金融危機“是一個非常重大的事件,但人們還是會使用同樣的系統,”瑞銀證券中國經濟研究部主任王濤(音)稱,“但他們會考慮如何改善這個系統,那時,中國可能會比以往擁有更多發言權。” (編譯:朱穎)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