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俄救援醫生:感受最深的就是中國人的組織性

時間:2008-06-10 13:51   來源:中國新聞網

  5月30日,中國外交部部長楊潔篪前往成都市錦江賓館會見俄羅斯醫療隊,高度讚揚了他們對災區民眾的關心和國際人道主義精神。 中新社發 黃榮 攝

  中新網6月9日電 在中國完成救災任務後,俄羅斯聯邦緊急情況部救援中心派出的流動醫院院長亞歷山大伊萬紐西近日在莫斯科接受了俄新社採訪。他表示,令自己感受最深的就是中國人的組織性。

  曾不止一次參加過各類災害救援工作的伊萬紐西説,四川的地震情況很嚴重,“據目擊人講特別是在山區,現在只能坐直升機到達。”

  “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中國人的組織性。組織整個搜救重建工作,在中國都是高水準的,”伊萬紐西説,“所有的受災人群從災區被疏散出去,此後就是救援人員入場,還有軍隊和許多來自中國各地的志願救援人員,他們完全不計報酬地工作。他們也幫助了我們的救援人員和醫生,我們什麼也不缺。比如,當時就組織了我們醫院的保安工作,給我們接上了電,總體上就是開展工作所需的正常條件。”

  談及語言交流的問題,伊萬紐西説,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但是在志願者幫助下,這個問題得到了解決。“志願者中有人懂得俄語,所有這些天他們從始至終都在幫助我們的醫生和傷員進行溝通。到後來我們自己也逐漸能夠聽懂,傷員們哪不舒服。”

  伊萬紐西介紹説,傷員一般都是頭部,胸部,手足等處骨折,壓傷或者別的外傷,都是因廢墟倒塌造成的。曾有一個傷員被長時間壓在廢墟下,一條腿保住了。他那時已經出現了擠壓綜合症,也就是所説的Crash綜合症。為了避免截肢或者其他嚴重後果,俄羅斯救援人員採用了血漿輸液療法,這個療法是俄方人員2005年在巴基斯坦開始使用的,當時那裏也發生了地震。這個療法中最主要的原則就是通過特製的薄膜,用血漿清洗因長時間積壓而壞死的肌肉排出的毒素。通常患上擠壓綜合症的人,基本上無法治療,人自身不能抵抗毒素,就會死掉。而俄方的方法,主要優點就是可以在野外條件下使用。這個方法操作簡單,不需要電力也不需要補充的設備。

  他説,俄方在流動醫院裏為傷者組織了固定臨床治療,很多醫院在地震中被毀,而被救出的傷員無處安排。儘管如此,中國人很快就保證了所有傷員的飲食,還解決了其他到我們這裡住院所需的問題。

  據介紹,俄羅斯緊急情況部的流動醫院使用地點是四川彭州,從5月20日起的兩周內俄羅斯醫生救治了將近1500人,包括102個手術。有272人接受了住院治療。

  伊萬紐西説,在他們到過的成都、彭州等地,沒有出現食品供應、水電供應等問題。此外,中國政府馬上就對衛生防疫問題嚴加控制。在中國這個部門的工作很有效,我們自己親眼看到的。工作人員都配備了現代化的器材和設備,有專門的交通工具,所有人都穿著特製的防護服,“當然,他們也不存在缺乏工作人員的問題。”

  伊萬紐西説:“特別明顯的就是在中國參加救災設備的數量。太多了!據當地政府説,地震後有70%以上的房屋倒塌或者受損。”而談及災區重建時,他説,自己聽到這樣一句話:“我們要盡一切努力,使人們儘快忘記這場災難。”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