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泰晤士報》:中國成為世界經濟增長最大貢獻國 

時間:2008-02-03 16:14   來源:

  2008年8月在中國舉辦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已進入倒計時。可是,在離點燃北京奧運火炬尚有數月之際,中國及其亞洲夥伴國家已競相佔據全球領先地位。英國《泰晤士報》就此刊發一篇署名文章説:鋻於強大的美國經濟出現下滑,而一度如此優越的歐洲也步履蹣跚,以亞洲為首的新興國家將取代發達世界的富裕國家,成為全球經濟增長最重要的集體引擎,而中國自19世紀初以來將第一次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貢獻國。文章要點如下:

   不論如何計算中國的影響--按照市場價值計算它的産出,還是按照校正之後每美元在北京和紐約可以購買同樣的産品計算它的産出,這都將成為事實。

   全球經濟領導地位接力棒從西方傳入亞洲新興力量這一歷史--大概是暫時的--時刻與打破4分鐘內跑完一英里的紀錄一樣引人注目。

   可是,隨著西方政府在即將成為本世紀開始以來它們面臨的最棘手的年份遭遇工業世界的暗淡前景,這個轉捩點的到來令市場不禁擔憂兩個重要問題。

   第一,這些新興市場真的能夠持續它們的傑出表現,即使是在七國集團發達國家的強大經濟力量都落後的情況下也能在戰場上衝鋒在前嗎?第二,它們的持久力有助於支撐西方衰退的經濟表現嗎?

   好消息是:儘管七國集團處境困難,可是今年的情況看來對亞洲和新興市場繼續呈現強勁的表現仍然非常有利,經濟學家稱此現象為"去耦分離"。

   壞消息是:雖然這個趨勢將有助於支撐全球經濟增長,可是它對工業化世界的益處是有限的,而且很可能代價沉重,不論是實際意義上的,還是象徵意義上的。

   決策者以及金融市場對"去耦分離"説仍然普遍持懷疑態度。美國打個噴嚏,全球經濟的其他地方就不可避免地會得重感冒的古老信條仍然是根深蒂固的常識。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投資者和政府甘冒風險,並不認為美國經濟可能成為衰退的驅動因素。

   然而,現實是:這種認為美國的弊病將不可避免地感染全球的似曾相識的預測幾乎肯定是無稽之談。至關重要的是,亞洲及其他新興市場受美國此次下跌的影響大大低於它們受2000年網路泡沫破裂引發的衰退的衝擊。

   在美國的上一場衰退中,新興市場無一倖免。因特網和技術股的巨大泡沫不僅僅是美國的趨勢,也是世界各地的趨勢。當華爾街股票市場下跌時,世界各地的股票市場,包括新興市場的股市,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衝擊。亞洲金融代價的影響隨後擴大,因為該地區的工廠就是世界大宗高技術産品的生産車間,而這些産品的需求將突然大跌。

   這一次,情況大不相同。美國經濟問題的起因在於居民住房市場。這個部門的影響幾乎完全是美國國內的。正如美林公司所分析的:"世界並不承建美國住房。"

   誠然,因金融機構貪婪且不合適宜地向"次級"抵押貸款者放貸而造成了巨大損失,美國住房市場衰退造成的衝擊波已遍及世界各地。可是,這些損失似乎大多由美國和歐洲的銀行承擔了,亞洲迄今所受影響不大。

   新興市場還將從逃離更加易受影響的西方經濟的全球遊資流入中受益。這批遊資將有助於支撐亞洲的增長勢頭。隨著美國降息以促進經濟活動,美國公司的生産率和利潤率萎縮,資金很可能尋求更高的亞洲回報。

   這些令人鼓舞的形勢表明,"去耦分離"理論將在實踐中得到證明。獲到資金注入的亞洲經濟體可能在這場已成定局的衰退中成為絕對贏家。它們付出了艱苦努力,試圖更加適應並隨時迎接另一場世界衰退期的考驗。亞洲今年可能表現出的彈性至少應為西方萎靡不振的增長提供一些支撐。重要的是,隨著十年來全球貿易嚴重失衡現象開始趨緩,它將為美國因美元貶值而競爭力提高的出口增長提供一個市場。  

編輯:王瀟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