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商業週刊:中國小孩兒愛玩“洋品牌”玩具

時間:2007-12-18 11:03   來源:環球網

美國《商業週刊》14日報道 原題:中國小孩兒愛玩“洋品牌”玩具

當自由撰稿人王建(音)為她5歲的孩子選購玩具的時候,她很樂意多花點兒錢買“樂高”和日本品牌的玩具火車。

對此,她和諸多父母這樣解釋道:洋品牌享有“高品質”的美譽——這種認同感在最近幾個月中因為玩具品質的恐懼而有所增加。

“我們對有關玩具安全的新聞都很關注。如果我發現一個確定的品牌有品質問題,我毫無疑問地會停止使用它。”王建這樣説。

中國可能是全球製造工廠,但中國家庭在給自己的孩子們買玩具時,只要他們負擔得起,他們都會選擇國外品牌的玩具——即使那些玩具也是“中國製造”。

在中國,由於收入的提高,人們對於健康的關注和品質安全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事實上,就目前市場上的玩具而言,不管是國外品牌還是中國品牌,它們都是“中國製造”。但洋品牌被“假定為”能夠堅持更嚴格的製造標準。

“我不會買便宜的木頭或是塗料玩具。”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林燕(音)説道,她7歲的女兒已經嚴格做過“血液鉛含量測試”。

“我有一個‘笨’標準:我只在大商場裏給女兒買貴的玩具。我設想,大多數高價玩具都是國外品牌的,它們都能做到保證更高的品質。”林燕這樣説道。

這種對國外品牌的偏愛在位於上海市中心的新世界百貨商場裏體現地尤為明顯。玩具貨架上擺滿了國外品牌的模型和遙控汽車,到處是丹麥樂高、美特公司的芭比還有日本高達品牌的變形金剛。

中國品牌的洋娃娃和幼兒玩具被堆在幾個貨架上,它們都是“星月品牌”的。該品牌的製造商在廣東東莞,它們也給國際大品牌製造玩具。

中國的玩具市場還處於“幼年期”。在中國,沒有一個文化上與“耶誕節”相近的假日。傳統意義上説,在中國最重要的節日春節中,孩子們的禮物是新衣服和壓歲錢。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傳統口味”已經改變。現在,中國家庭都樂意給他們唯一的孩子在玩具和圖書上進行“奢侈地花費”。

“沒錯,國外品牌的玩具要比國內品牌的玩具貴上40%至50%,但我覺得值!”王女士説,“它們的設計更好,不像國內品牌那樣很快就讓孩子厭倦了。”

隨著80年代香港玩具製造商開始在大陸設廠,外國玩具在這20年間正在席捲中國。儘管去年中國本地品牌的玩具銷售量佔據全年銷售量的60%,但玩具高端市場則牢牢被國外品牌的玩具所控制。

與此同時,國外品牌的熱銷還得益於成熟的市場行銷手段,將這些品牌與電視節目和電影捆綁在一起,像米老鼠和海綿寶寶,儘管中國政府一直在大力推廣中國的卡通形象。

在海平玩具店——這個上海郊區的極為普遍的小型商店裏,店主劉玉平(音譯)7歲的兒子熟知每一個玩具、模型和遊戲碟片的價格——這些商品大多是香港和日本品牌的。

“這個賣108塊錢,”他指著一個銀色的國外品牌的溜溜球説,“它賣得很貴,但是真不錯。”

中國品牌則被成包堆放在商店外的桌子上——每個溜溜球大約只賣10幾元。

“外國牌子的商品毫無疑問賣得更火,這是孩子們想要的。”劉玉平説,“它們的品質要好很多,其他的那些,嗯……”

當然,中國本土品牌是所有家庭都可以負擔得起的。6歲的劉小慧(音譯)正在給一個“倣芭比”穿戴,這個娃娃的價格大約是1.60美元。

倘若是真芭比,大約要貴上10倍的價錢——這遠遠超出了她開小賣鋪的媽媽湯慧琴(音譯)的承受能力。

“我們不會給她經常買玩具。她會與自己的表弟一塊兒玩玩具,有的時候她爸爸自己給她做木頭玩具。”湯慧琴説。

“我很高興,”小慧邊説邊開心地笑,“我原本就夢想著能有這樣一個洋娃娃,給她打扮。她與那些在大商場裏賣的娃娃一樣漂亮,媽媽還説要給她做更多的衣服。”(李潔思譯)

編輯:董潔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