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德國選舉結果被稱或斷送歐洲未來 其政壇形勢更加複雜

2017年09月26日 09:47:31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噩夢般的勝利!”德國《圖片報》25日的這個標題顯示出德國人對此前一天的大選結果的複雜心情。雖然現總理默克爾領導的聯盟黨(基民盟和基社盟)保住了議會第一大黨的位置,使得默克爾能第四次擔任總理,成為繼前總理科爾之後擔任領導人職位時間最長的人之一。

  “最近我們在英國、法國、美國看到了相當多的戲劇性選舉。與那些選舉相比,這次德國大選在國際媒體上産生的頭條新聞很少,但它對世界同樣重要。”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在題為“為什麼德國大選對世界很重要”的文章中稱,對美國來説,德國是美國最堅強的盟友之一,但默克爾不是特朗普的粉絲,而是他的主要挑戰者。因此選舉後的美德關係仍會很緊張。對歐洲來説,德國就像校園裏的大個子。它是歐盟最大和最強的經濟體。與法國一起,作為歐盟政策的驅動因素和脫歐談判中的強大參與者被廣為人知。

  加拿大《多倫多星報》稱,如果默克爾幹完第四個任期,那麼她將領導歐洲最強大的經濟體長達16年,使她成為自前總理科爾以來歐洲大國執政最久的人。她已經同3位美國總統、4位法國總統、4位英國首相、6位義大利總理和7位日本首相共事過。她帶領歐洲應對了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機,反對俄總統普京吞併克裏米亞,拒絕關閉德國邊界,主張接收難民。報道稱,默克爾的主張可能已成為西方世界的頭號聲音。

  “德國應儘快組建一個強大的聯合政府,以幫助塑造歐盟的未來。”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25日與默克爾通電話時這樣表示。容克的發言人稱,容克與默克爾通電話時向她祝賀“歷史性勝利”,容克稱:“鋻於全球面臨的重要挑戰,歐洲現在需要一個強大的德國政府,這是一個能夠積極塑造我們大陸未來的國家。”

  不過,在歐洲,也有聲音擔憂,德國選舉結果可能斷送歐洲的未來。路透社25日稱,在1949年以來自己政黨最差選舉結果的打擊下以及面臨著國內更加難以控制的政治格局,默克爾可能被迫放慢自己與法國總統馬克龍一道重塑歐洲的計劃。報道稱,在接下來的4年裏,默克爾將不得不應對選擇黨所代表的一股更具對抗性的反對勢力。報道引述德國馬歇爾基金會柏林辦公室負責人布洛克霍夫的話稱:“歐元區改革可能是新一屆政府面臨的最重要的政策議題。”馬克龍競選法國總統時承諾“重振”歐洲,這與德國的主張相吻合。但隨著選擇黨在議會中大力反對,更加深度融合的歐洲一體化進程前景對於默克爾的新聯合政府來説,看起來更加具有挑戰性。

  25日,德國選擇黨主席之一佩特裏突然宣佈不加入該黨聯邦議院黨團,震驚政界。“德國之聲”稱,佩特裏不但是德國選擇黨的兩位主席之一,也一直被視為該黨內部溫和派的標誌性人物,與高蘭德等極右派存在觀點不一致。現在,選擇黨剛“勝選”便內訌,也使得德國政壇未來形勢更加複雜。【環球時報駐德國、加拿大特約記者 青木 陶短房 陳一 柳玉鵬】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