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這些印度“鴿派”的洞朗表態,新德里能聽得進去嗎?

2017年08月24日 16:21:02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圍繞著對華關係,印度高層總有些“鷹派”人物,或是放言“能打2.5線戰爭”,或是稱印度軍隊已“足夠強大”。這些言論無疑挑起了印度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相比而言,印度國內也有呼籲客觀、理智對待印中關係的聲音,這些“溫和派”或稱“鴿派”人物被一些印度網民罵為“中國的代理人”“間諜”甚至“賣國賊”,但依舊堅持己見。研究印度和促進中印關係的幾十年,筆者與不少印度“鴿派”人物有過接觸,有的還十分熟識,他們中有印度前總理,有資深的外交官、媒體人和學者。洞朗對峙事件以來,有人不斷發郵件與我交流,期待印中關係能早日緩和。

  外交家巴德拉庫馬:不看好印度的南亞霸權

  2007年我訪印時,經印度門戶網站雷迪夫網站的巴特記者介紹,結識了印度外交部的前大使巴德拉庫馬。他在印度外交界工作近30年,擔任過駐土耳其等國大使,主管過巴基斯坦事務。2001年以來,巴德拉庫馬為雷迪夫網站和香港《亞洲時報》撰寫了大量文章。洞朗對峙以來,巴德拉庫馬幾乎每天都給我發郵件,表達自己的看法。

  10年的交往中,巴德拉庫馬在多個學術交流場合和我談論中印之間的熱點話題,如怎樣徹底解決“西藏問題”、如何從經濟交流入手逐步解決邊界問題,他有時還對印度政府提出誠懇的批評。他認為印度打“西藏牌”很愚蠢,並表示,“我是唯一的寫文章揭露美國中央情報局陰謀的人”,因此在印度遭罵,甚至被指為“中國的間諜”。他反對所謂的“中國威脅論”,希望更多印度人能到中國看看,看看中國人是不是“好戰民族”。有一次,在南通參觀考察的過程中,巴德拉庫馬説,他的父親是印共(馬)在喀拉拉邦的領導人之一,該黨和中國共産黨的目標基本一致,是要建立印度特色的社會主義,讓印度人民富起來。他還就加快中國公民赴印簽證的審批時間、延長在印停留時間提過建議。今年,他撰文對莫迪政府缺席在北京舉辦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提出批評。

  巴德拉庫馬經常為香港《亞洲時報》撰寫文章,談論印度的內政外交。8月15日,他撰文稱,印度的整體實力與大國相去甚遠,但霸權野心卻是世界級水準,印度曾強行侵吞錫金、侵犯不丹主權、干涉尼泊爾外交政策。他認為,洞朗對峙事件發生後,到了印度在南亞霸權壽終正寢的時候,新德里將為其妨礙中國核心利益的任何行動付出代價。他11日還提到,對峙事件發生後,沒有哪個國家支援印度,印度天真的想法彰顯了國家的不幸,印度人拒不察看地緣政治現實,沒有意識到只有美國自身利益受到直接威脅時才會參戰(支援印度)。印度在軍事上不是中國對手,即便在軟實力上,中國或許也已佔據優勢。今年3月,巴德拉庫馬曾撰文稱,印度對華政策基於美國“向亞洲轉向”的假設已經崩潰,然而,莫迪政府卻不知道如何適應美國的戰略變化。

  巴德拉庫馬的觀點獲得不少印度網民的支援,但也有反對他的人留言説:“奇怪,這位作者的文章都是從中國的角度看問題!”有的説:“巴德拉庫馬總是像一位中國代理人那樣説話。”甚至還有人説:“如果我們非要列舉印度的賣國賊,我將把這位作者放到第一位。”

  《印度教徒報》前總編——對達賴沒好感的印度人

  《印度教徒報》前總編納拉辛汗拉姆是媒體界的“鴿派”代表,我們交往已有20年,他曾笑稱:“我每年都來中國,去的地方可能比你還多。”第一次接觸是拉姆1998年到上海訪問,他告訴我,他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留過學,做過印共(馬)週邊組織印度學生聯合會副主席。《印度教徒報》有140年的歷史,由拉姆的曾祖父創辦,是印度發行量很大的一份英文報紙。對這次的洞朗對峙,《印度教徒報》近日刊文強調,只有友好協商才是唯一解決之上策。

  拉姆多次到西藏考察,他反對印度政府允許達賴喇嘛去敏感的印中邊境地區訪問,要求禁止其在印度領土上進行反華活動。拉姆曾在印方主辦的“印度—中國:邁向戰略合作”論壇上發表演講説,雖然邊界問題沒有輕鬆解決的方案,但兩國關係的實際情況與部分媒體描繪的“截然不同”。我和國內學者去《印度教徒報》總部所在地金奈訪問時,拉姆都會精心安排,甚至把全副武裝的私人保鏢派給我們。

  拉姆這樣的溫和派在印度受到過一些人的攻擊。2013年10月,印度原子能部數學科學研究所的拉胡爾希達坦寫部落格説,拉姆使《印度教徒報》幾乎成為中共“喉舌”,常“毫不質疑地報道中國領導人的講話、中方的軍事觀點和閱兵式”,並對他當總編期間“幾乎總是在讚揚中國”表示不滿。還有所謂“西藏之友”的網站專門收集各種攻擊拉姆對華友好的文章網頁,有的文章説:“自從2003年自稱‘對達賴搞分離活動沒好感的印度人’的拉姆擔任總編後,擁有380萬讀者的《印度教徒報》怎麼了? ”

  尼赫魯大學“鴿派新秀”:應繼續對華親善

  據我所知,過去在印度學術界有威信的中國問題研究專家有“中國通”戴辛格、白蜜雅、德施班,以及印度中國研究所的莫漢蒂和譚中等,近些年又涌現出一批新生代代表人物,如尼赫魯大學的3位中國問題專家:謝剛(Srikanth Kondapalli)、斯瓦蘭辛格和狄白傑,他們主張“印度應繼續對中國實行‘親善政策’,但同時保障自己的戰略利益”。尼赫魯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東亞研究中心主任謝剛7月6日在英國《衛報》刊文説,印中兩國不想打一場全面戰爭,對峙將很快消失。他曾經告訴我,印中之間確實有分歧,但雙方應從更加寬廣的全球性和地區性角度考慮彼此關係,特別要強調和平的環境。

  尼赫魯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斯瓦蘭辛格,現任亞洲學者研究會會長、印度國會亞洲及太平洋研究會秘書長,是印度學者中積極主張中印合作、共迎亞洲世紀的學者之一。有一年我到尼赫魯國際問題研究院交流時,斯瓦蘭辛格介紹其新著《中國與南亞關係:問題、平等與政策》,並説:中國傳統上把自己比作“天之子”,把中國之外的人稱為“蠻夷”,但把南亞比作“天竺”(西天)。他認為,印度不用擔心中國與南亞其他國家發展關係,中國與印度鄰國發展關係並不構成對印度的威脅。斯瓦蘭辛格預測,洞朗對峙或將延續到今年深秋,甚至初冬。

  尼赫魯大學中國與東南亞研究中心教授狄伯傑的博士論文為《20世紀上半葉之印度與中國》。在北京大學做過3年訪問學者的狄伯傑談起中國共産黨時,言語中總是充滿欽佩之情。狄伯傑多次寫文章談“一帶一路”的重要意義。他還關注南海問題,表示中國一直在歷史和法律層面強調其對南海擁有絕對主權,認為外部勢力插手只會讓南海問題複雜化。

  印度前政要:讚賞小平“貓論”,希望龍象相互學習

  2003年6月22日,時任印度總理瓦傑帕伊抵達北京,這是10年來印度總理首次訪問中國。而在1993年的印度駐上海總領館開館招待會上,我與前來參加祝賀活動的印度代表團團長瓦傑帕伊(當時他是反對黨領袖)有過十多分鐘的交談。我問他:“1979年2月,您任印度外長時訪華,作為為數不多見過鄧小平的印度政治家,他給您留下什麼印象?”瓦傑帕伊回答説:“他是個十分堅定的人,看問題看得非常遠。印度人十分讚賞小平先生的貓論。”鄧小平告訴他:“我們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我們為什麼不能成為朋友?”

  印度前外秘、前駐華大使尼魯帕拉拉奧曾這樣描述她眼中的“龍與象”——中印是當今世界增長最快、最受矚目的發展中國家,並認為龍象應相互學習。拉奧是歷任印度駐華大使中的第一位女性,後又出任過駐美大使。由於多年分管中印關係特別是邊界談判,拉奧一直被印度外交部同僚視為中印邊界問題專家。在上海舉行的一次中印關係國際研討會期間,拉奧大使和我談到洛陽白馬寺是印度高僧傳播佛教、翻譯佛經典籍的寺院,玄奘大師為中印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印中應學習祖先那種相互學習和借鑒的精神,進一步拉近兩國人民之間的距離。(作者為上海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南亞中亞研究所所長)

  下一頁   [延伸閱讀]   印度外交家巴德拉庫馬:我為何總給印度潑冷水?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