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日本“終戰日”首次無閣員拜鬼 中韓批性質未變

2017年08月16日 09:42:44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蔣豐 李珍 環球時報記者 姚麗娟】在中日邦交正常化45週年的8月15日這一天,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和他的閣員終於沒敢踏進供奉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日本媒體不約而同地認為,這是安倍出於對與中韓兩國關係的考慮。還有日媒注意到,這也是自2012年底第二屆安倍內閣上臺後,首次沒有內閣成員在“終戰日”參拜靖國神社。但一如過去4年,安倍仍然自費向靖國神社獻上了祭祀費。這種“間接參拜”招致中國和韓國的一致批評。有中國學者表示,安倍連續5年堅持向靖國神社獻上祭祀費,實質就是“間接參拜”,反映出其歷史觀固有立場沒有絲毫變化。

  據日本《讀賣新聞》15日報道,安倍通過自民黨總裁特別助理柴山昌彥自費向靖國神社捐贈了“玉串料”(祭祀費)。安倍在2013年12月曾參拜靖國神社。自那以後,雖然沒有再親自去參拜,但他每逢春季、秋季例行大祭祀都會獻上貢品“真榊”。安倍每年捐款都按照私人捐款行為處理,靖國神社從未公開過金額。但日本媒體稱,安倍的捐款一般是幾十萬日元。日本《每日新聞》稱,今年時值中日邦交正常化45週年,明年是中日友好和平條約締結40週年,可以看出安倍放棄參拜是對中日關係的考慮。《讀賣新聞》也表示,安倍放棄參拜可以看出是對反對參拜的中韓兩國有所顧慮。

  安倍內閣成員今年也顯得較為低調。過去每年均參拜靖國神社的新任總務相野田聖子此前表示:“會繼續將參拜靖國神社作為家庭儀式,但這次將謹慎地關注形勢(以決定是否參拜)。” 共同社報道稱,隨著位於日本東京九段北的靖國神社15日晚關門,當天安倍內閣中無閣僚前往參拜。這是2012年底第二屆安倍內閣上臺執政後首次在“終戰紀念日”無閣僚親自前往靖國神社參拜。

  不過當天還是有日本議員參拜了靖國神社。《每日新聞》報道稱,日本跨黨派議員聯盟“大家一起參拜靖國神社國會議員會”的大約60名眾參兩院議員15日上午集體參拜了靖國神社。前防衛大臣稻田朋美、自民黨代理幹事長萩生田光一、幹事長助理小泉進次郎都在其中。

  當天,《環球時報》記者在靖國神社現場目擊了部分前去參拜的日本右翼人士的醜態。“我們不管它叫中國,就叫支那”, 日本右翼組織“國榮會”總裁大塚久蠻橫地説:“日支關係是無法改變的。只要支那不改變想法,兩國關係就會一直緊張下去。”一名每年“815”必到靖國神社的年輕男子告訴記者:“我的祖父曾在上海打了10年仗,真不容易!我呢,參加過自衛隊考試,結果沒有合格!”這名身穿日本舊軍服的男子還叫囂説:“將來如果日本和中國打仗,需要我上戰場,我就會去!”《環球時報》記者還在現場看到有人舉著感謝印度律師拉達賓諾德巴爾的牌子。當年,聯合國方面安排審判日本戰犯的法官時,為了保持審判的公正性,除戰勝國法官外,還特意加入了代表殖民地的法官巴爾。在11名法官中,只有巴爾堅持日本戰犯“全員無罪”論。如今,巴爾的雕像就在靖國神社遊就館側面,供右翼人士拜祭。

  相對於年長的人士,日本年輕一代已經對為何要參拜靖國神社很茫然。在被問到為什麼來靖國神社,一名中學一年級男生一本正經地説:“到這裡看看才知道,戰爭太悲慘了。反正我是不會去打仗的。”記者觀察到,一個10歲左右的小男孩被爺爺按下頭,一臉不情願地彎了一下腰。

  一邊是“拜鬼”,一邊是祭奠死難者。日本時事通訊社15日稱,日本同往年一樣舉行了“全國戰歿者追悼式”。安倍在追悼儀式上致辭稱:“絕不會重演戰爭的慘禍。”但再次未提及對於亞洲諸國的戰爭加害責任。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日本天皇在追悼儀式上的致辭中提及“深切反省”的字眼。他表示,“在國民72年來的共同努力下,才得以有日本今日之和平與繁榮。深切祈願今後不會再次讓戰爭的慘禍重演。”

  8月15日也是韓國的“光復節”,韓國政府和民間都舉行了紀念活動。韓星宋慧喬日前在京都全境免費分發1萬份韓國境外抗日曆史遺跡導遊彩頁之京都篇。該指南以韓日文雙語詳細介紹京都地區旅日韓國獨立義士的抗日足跡。印製費用由宋慧喬全額承擔。

  韓聯社稱,韓國外交部15日以發言人趙俊赫的名義發表評論,就安倍晉三當天向靖國神社獻祭品供奉祭祀費以及數十名日本國會議員參拜靖國神社一事深表憂慮。敦促日本政界人士正視歷史,以實際行動真誠反省過去的錯誤行徑,重拾周邊國家和國際社會的信任。韓國總統文在寅當天出席在首爾世宗文化會館舉行的光復72週年紀念儀式並致辭時,提及日本帝國主義及為其提供協助的“親日派”的清算尚未完成,還指出被徵勞工問題是應與“慰安婦”問題一同解決的“歷史問題”。 共同社分析稱,文在寅有意擴大日韓歷史問題範圍。日韓歷史問題或將在韓國國內保守派與革新派對立的背景下變得更為複雜。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5日表示,靖國神社供奉著對侵略戰爭負有直接責任的二戰甲級戰犯,中方堅決反對日方的錯誤做法。華春瑩説,中方敦促日方切實正視和深刻反省侵略歷史,同軍國主義劃清界限,以實際行動取信于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

  中國社科院日本問題學者盧昊15日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與天皇談話不斷強調對歷史的反省明顯不同,安倍的談話則盡可能回避歷史,而強調所謂“未來志向”,不提“謝罪”與反省而倡導所謂“寬容”和“原諒”,淡化之前日本歷代首相所承認的、日本對亞洲各國的歷史加害者角色,反而強調日本的受害者角色,這並非對真實歷史及日本責任的正確理解。安倍不親自參拜靖國神社而堅持供奉“玉串料”,實質上是一種“間接參拜”,依然反映出其歷史觀固有立場,以及迎合國內保守勢力,爭取其支援的功利性目的。

[責任編輯:張曉靜]